Jay8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9-26 08:35

中國大陸經濟復甦既失衡且脆弱

中國大陸的多項8月經濟數據顯示,零售銷售今年1-8月雖比去年同期減少8.6%,但8月單月銷售額卻比去年增加0.5%,是今年來首次回升。
上月工業生產比去年同期增加5.6%,固定資產投資增加4.16%,貿易順差也增加19.3%,令多數分析師認為中國大陸的復甦力道既堅實、又持久。

但北京大學財務學教授、卡內基─清華中心高級研究員佩蒂斯(Michael Pettis)認為,這些數據與真實情況截然不同,反而顯示出大陸的復甦既失衡、且脆弱。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前,大陸的零售銷售成長速度一直比工業生產略快,顯示經濟成長模式正在轉型;但2020年情勢卻告反轉,工業生產成長速度比零售銷售快得多,使過去兩、三年來轉型趨勢面臨威脅。

儘管1-7月工業生產低於去年同期,但缺口從6月起就開始縮小,再加上8月生產大幅提升,終於使1-8月產值超過去年同期。若大陸經濟還維持1980及1990年代「生產掛帥」的情況,則目前經濟的確已明顯復甦,這也導致多數分析師對景氣動向做出錯誤的解讀。

然而事實上,大陸經濟的生產面早已備受國內消費及民間投資等需求面所制約。從本世紀開始,大陸的生產便一直超過國內需求,因而不得不擴大出口及基礎建設,來吸收產出缺口(即供給超過需求)。

過去幾個月來的經濟數據顯示,不僅國內需求僅略見復甦,且微弱的復甦力道還是靠生產面帶動。政府擴大物流與基建投資,支持企業擴張信用,且補貼生產,藉由生產來創造就業,以間接促進消費。

中國大陸(以及全世界)經濟若要復甦,須靠需求面與供給面同步復甦。但這種條件迄未出現,反而只看到政府靠推動供給面來拉升需求面,因為必須儘快減少失業。

這套策略只會使於需求與供給的差距將愈來愈大,而要解決此一問題,只有兩種方法。其一是使中國大陸貿易順差迅速擴大,結果將削弱國外的復甦力道,迫使外國的負債加重;其二是快速增加國內公共投資,但由於基礎建設投資已經不再能創造效益,於是只會使政府負債增加。(延伸閱讀:會員專屬/大陸經濟走穩 人民幣可能還會持續升值

換言之,目前大陸的「復甦」只會使老問題益發嚴重。由供給面帶動的復甦,亟需更多的國內需求來支持,但政府卻很難藉由財富轉移來為需求創造條件。除非政府能夠迅速進行所得重分配,否則經濟復甦將難以為繼,結果只會使國外經濟成長減緩,或是中國負債過重導致國內成長勢頭逆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