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 06:20

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大規模關稅措施,已開始為聯邦政府帶來大量收入,成為這個高負債國家的新財源,並可能讓決策者日後難以割捨。(法新社檔案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大規模關稅措施,已開始為聯邦政府帶來大量收入,成為這個高負債國家的新財源,並可能讓決策者日後難以割捨。
紐約時報3日報導,做為重塑全球貿易體系的一環,川普對美國多個貿易夥伴課徵高額關稅,其中大部分將於8月7日生效。但即使最新一輪關稅尚未啟動,今年迄今進口商品關稅收入已大幅增加。
根據美國財政部資料,截至7月底,關稅及部分消費稅共為聯邦政府帶來1520億美元(約4.5兆台幣)收入,幾乎是去年同期的2倍(780億美元)。
川普經常引用這筆收入做為其貿易政策「成功」的證據,即使這些措施引發市場不確定性,並開始推升消費者物價。政府官員則強調,關稅所得將有助於填補國會上月通過的廣泛減稅政策所造成的財政缺口,該減稅措施估計將使政府損失至少3.4兆美元。
川普在一份就業數據疲弱的報告出爐後,透過社群媒體聲稱,「好消息是,關稅正為美國帶來數十億美元!」
分析家認為,若這些關稅持續實施,未來10年可能累積超過2兆美元(約60兆美元)收入。經濟學家普遍希望,美國最終能放棄這些新設的貿易壁壘,但也有人坦承,如此龐大的財源恐怕會讓決策者「戒不掉」。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經濟學家戈梅斯(Joao Gomes)表示,「我認為這會令人上癮」,「當國債與赤字高築,要放棄一個穩定收入來源非常困難。」
報導指出,川普長期幻想以關稅取代所得稅,他時常懷念19世紀末沒有所得稅、政府以關稅為主要財源的財政政策,並將其視為未來典範。儘管所得稅與社會保險稅仍是政府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但關稅與最新共和黨減稅措施的結合,確實讓美國的稅制結構稍微從課徵所得稅轉向課徵貨品稅。
然而,這樣的轉變預料將具有「累退性」(regressive),意即富裕階層受惠程度大於中低收入族群。降低所得稅原本就是主要讓高所得者獲益,而對進口商品課徵新稅,則將推升日常用品價格,低收入戶將因此負擔更重。
許多企業已表示,將因關稅成本上升而調漲售價。分析師估計,關稅也將拖累整體經濟表現,進而減少政府從傳統所得稅取得的收入。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Yale Budget Lab)經濟學主任、前拜登政府官員泰德斯奇(Ernie Tedeschi)指出,「要籌得這筆錢,有更好的方式嗎?答案是:當然有,還有更有效率的方法。」「但這其實是一個政治問題。」
泰德斯奇認為,無論華府未來是由共和黨還是民主黨主政,若取消關稅意味著進一步增加聯邦債務,領導者可能會猶豫。若要以其他稅收取代關稅收入,必須經過國會立法,而現行關稅則源自前任總統的一紙行政命令,讓國會避開政治風險。
因此,「國會不太可能願意冒險表決增稅法案,尤其當初根本不必對關稅投票。」
目前,華府部分人士已開始思考如何運用這筆關稅財源。川普近期甚至提議,可能將關稅收入回饋給美國民眾。共和黨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也提出法案,擬向民眾發放600美元(約1萬8000台幣)現金。川普上月表示:「我們的錢進帳太多,正考慮給大家一點回饋,但最重要的是還清債務。」
一旦民主黨重返執政,也可能難抵誘惑,動用這筆收入資助社會福利計畫,尤其是在國會提高稅收依舊舉步維艱的情況下。民主黨內部對關稅立場向來分歧,維持現狀或許比改變貿易政策更容易。
民主黨策士布羅迪(Tyson Brody)說,「這可是筆鉅款」,「民主黨人的想法不是『撤銷關稅不可能』,而是『喔,看來有一大筆錢可以重新分配。』」
當然,關稅政策可能引發民怨,未來政府為了降低物價,可能採取修正措施。同時,若企業真的將更多產能移回美國,進口商品減少,關稅收入也可能隨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