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海關總署昨(7)日發布8月進出口數據,受益於部分防疫物資出口支撑、國際市場的需求依舊旺盛,以美元計價的8月出口金額2352.6億美元,年增9.5%,連續三個月正增長,高於市場預期,並創2019年3月以來最高增速。
不過後疫情時代企業經營困境沒有明顯改善,內需情況不佳,以美元計價的8月進口金額1763.3億美元,年減2.1%,降幅較7月擴大0.7個百分點;當月貿易順差為589.3億美元,較7月減少34億美元。

路透報導,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表示,8月出口增速進一步加快,整體出口在持續好轉,第2季之後全球經濟的復甦帶動了外需的改善,防疫物資相關的出口延續快速增長。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分析師周茂華認為,8月外貿數據整體表現較好,出口增速較前值繼續加快且好於市場預期,也保持可觀外貿順差,顯示全球需求延續復甦態勢,但未來幾個月也面臨外需趨緩與外貿各行業復甦不平衡問題。
劉學智指出,進口略差一些主要是企業生產還是偏謹慎,特別是製造業對未來的預期比較差一些,官方製造業PMI分項數據說明企業經營較為謹慎,補庫存意願降低,導致了整個進口的需求偏弱一些。
周茂華指出,8月進口增速表現遜於預期,主要是境內進口的主要大宗商品中,原油、煤及褐煤、鐵礦砂及大豆等商品進口出現放緩,未來幾個月出口與進口增速「缺口」趨於收窄。
今年前八個月,東協為仍是大陸第一大貿易夥伴,雙方貿易總額人民幣2.9兆,年增7%,占大陸外貿總額14.6%;歐盟是大陸第二大貿易夥伴,雙方貿易總額為人民幣人民幣2.8兆,年增1.4%,占大陸外貿總額的 14%。
美國是大陸第三大貿易夥伴,雙方貿易總額為人民幣2.4兆,年減0.4%,占大陸外貿總額12.1%。
金融界報導,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對美國進口、出口增速均連續三個月加快,分析認為,在美中衝突加劇的背景下,經貿協議成為壓艙石。
廣發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郭磊表示,從區域結構看,大陸對東協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維持單月較高增速,對美出口也有明顯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