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z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7-10-30 15:00

A股基金績效贏大盤

A股基金績效贏大盤
2017-10-30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A股入摩後,走勢回溫,中國相關指數也拉出波段新高。統計過去三個月,上證綜合指數上漲4.7%、滬深300指數也揚升6.9%,雖然中國相關指數尚未突破前高,但投信發行的A股基金,其績效卻都擊敗大盤,領先指數創波段新高。
兆豐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黃昱仁表示,相較美股創歷史新高,陸股走自己的路,近二年指數震盪打底,漲幅溫和。
截至10月25日,滬深300指數來到3,976點,上證綜合指數為3,396點,都創本波新高,但離二年多前陸股閃崩的高點位置還有一段距離。
黃昱仁分析,投資人若只看指數,對陸股慢牛行情可能較無感覺,但不同板塊表現差異大,部分優勢產業或潛力股表現也與指數脫鉤。
如今年來核心消費類股的貴州茅台、五糧液等個股漲幅都超過八成,非核心消費類股的格力電器漲幅也在七成以上,金融股的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股價同樣強勁。
黃昱仁指出,表現居前的A股基金藉由優異選股,領先布局白酒/醫藥消費升級股、銀行/保險金融改革股、化工/鋼鐵/煤炭等供給側改革族群,成功掌握產業龍頭及潛力股成長機會,今年來績效報酬超過指數的二倍,淨值也領先指數創高。
根據中金證預估,2018年A股入摩帶來的資金流量約150至200億美元。未來五年,香港、海外資金、內地資金流入A股之規模更可望達2,000至4,000億美元。
隨中國經濟發展及政局穩定,股市結構將逐步改善,且A股市值/GDP仍大幅低於主要市場,評價面具吸引力,陸股中長線看多,投資人可分批布局。
台新MSCI中國基金經理人楊珮玉表示,陸股最大市值的產業由傳產與金融逐漸移轉至電子商務,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大多是中國新經濟指標企業與傳統經濟支柱企業,如電子商務、互聯網、行動支付等新興科技產業,在中國消費旺季來臨下,追蹤MSCI中國指數的ETF可望有突出表現。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