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離岸人民幣匯率在5月底貶抵歷史谷底,形同向市場公告,中國大陸的匯率定盤價,已再度扮演每天交易規模6.5兆美元的全球外匯市場中的關鍵變數。
隨著美中緊張局勢再度加劇,中國大陸允許人民幣大幅貶值的口胃,會影響一整票貨幣的日常走勢。儘管較長期來看彼此連動並不明顯,但是5月27日確實充分展現人民幣對其他現匯的影響。由於美中為了香港問題鬧僵,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度下跌0.7%。澳幣兌美元一度大跌1.3%,而哥倫比亞披索更重貶1.4%。
QIC Ltd.基金經理人西蒙(Stuart Simmons)說:「人民幣絕對在我的雷達範圍之內,」「我常使用人民幣做為指標,來抓住市場的先機。」QIC管理830億澳幣(530億美元)的資產。
其他人則直接針對人民幣下注。擁有逾20年市場經驗的資深人士莫希(Mansoor Mohi-uddin)表示,人民幣「已漸漸成為投資人外匯投資組合中重要的一部分」。
莫希說:「投資人評估全球貨幣展望時,人民幣現在位居前兩到三個貨幣對(currency pair),」莫希指出,人民幣既是全球投資心理的指標,也是貿易戰的指標。
人民幣的吸引力,和自己在全球交易中所占仍小的比率並不相稱。在國際清算銀行(BIS)去年的調查中,人民幣只占4.3%的交易,大約只有日圓的1/4,仍然落後澳幣和瑞士法郎。不過,部分原因是由於資本管制,人民幣在全球市場上使用也有限制。
QIC基金經理人西蒙說,「這些管制確實引發在避險方面的無端疑慮。」
國際地位更重要
人民幣能讓投資人立即洞悉美中關係的狀態,尤其在美中持續交惡之際,中方決策者樂意趁勢加碼,將匯率貶值當做工具。在這些方面,像英鎊之類的匯率就掌握不到。(延伸閱讀:
會員專屬/美元走貶 撐起商品、股市漲勢)
法國興業銀行外匯和衍生品策略師柯柏(Olivier Korber)談到人民幣對市場信心和風險偏好的影響力時說:「人民幣如今比日圓或英鎊等更重要。」
正因如此,中國央行設定的人民幣每日中間價再度成了交易員每天例行關注的數據。人民幣中間價約在上海時間09:15公布,央行官員是否對貶值持克制態度,可從中一窺梗概。
高盛分析師潘德爾(Zach Pandl)等人在5月31日的報告中寫道,「我們認為,過去一個月中國央行對人民幣的逐步貶值表現出一定的容忍度。」
高盛團隊將三個月人民幣匯率預期下調至1美元兌7.25元人民幣。在岸人民幣匯率19日報1美元兌7.0721元人民幣。
交易量持續上升
人民幣曾多次成為關注焦點,尤其是在2015年。當年人民幣大幅貶值普遍影響各資產,投資人嘗試解讀此舉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意義。
人民幣吸引的注意力以及對全球市場不時的影響,與人民幣在全球支付體系和央行存底中所占的比重不成比例。
到2019年底,在上述兩者的所占比率約2%或者更低。去年在岸人民幣的日成交量為330億美元,美元交易量則為3.27兆美元,歐元為1.59兆美元。
「的確,投資人密切關注人民幣。」外匯交易平台Spark Systems執行長黃祖誠(Wong Joo Seng)表示, 「交易量是上升了,但要真正實現全球化,還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