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投資人對於市場三周前無視經濟災難繼續上漲感到疑惑,而這個怪異的現象部分可能源自美元持續走軟。
6月上旬,新興市場、大宗商品和股市全面走高,主因基金經理人把焦點擺在央行的刺激措施和企業重啟營運,而當時美元正好也觸及三個月低點,更對當時全球風險資產的漲勢提供額外的支撐。
美元下跌是投資人風險胃納上升的跡象之一,也為市場漲勢添加額外的動能。美元走貶意味美國商品出口更具價格競爭力,有助於公司提振獲利。(延伸閱讀:
會員專屬/人民幣崛起 全球匯市新指標)
經濟日報提供
此外,美元走低也緩解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財政壓力,減輕這些國家償還以美元計價的債務負擔,並提振黃金、銅和石油等以美元計價的硬商品(hard commodities)價格。再者,通膨預期也隨美元走貶獲得進一步提升,使可能因經濟成長而獲利的股票受惠。
自5月初至6月初,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幾乎全面走貶;彭博美元現貨指數6月2日時的水準,較3月23日時觸及的近期高點下跌近7%。同一段時間內,MSCI新興市場指數攀升30%,銅價則上漲19%。
Merian Global Investors公司固定收益部門主管納許(Mark Nash)表示:「美元走貶事關重大,這會緩解財務狀況;財政刺激、銀行資產負債表擴張以及聯準會(Fed),都解決了過去大部分的問題,包括貸款不足和美元在全球走強。」
美元的顯著跌勢,象徵3月時出現的史上最嚴重流動性緊縮時期已過;這是華爾街銀行向客戶推薦全球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等海外資產的依據。
義大利10年期公債對指標德國公債的風險溢價,已從3月觸及的今年來高點下降了88點。
以美元為融資貨幣,購買高收益新興市場貨幣的利差交易,也隨美元走軟而變得十分活躍。彭博資訊追蹤八個新興經濟體利差交易獲利的新興市場外匯利差交易指數,受作空美元的部位推升,5月出現今年來首度單月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