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鏈 發達集團代表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03 05:27

台灣關稅20%其實不慘?專家曝7成出口產業適用「這稅率」:有機會比日韓好

台灣關稅20%其實不慘?專家曝7成出口產業適用「這稅率」:有機會比日韓好
2025-08-02 12:56
5279人氣
李瑋萱





除對等關稅外,美國232條款調查結果也備受關注。(資料照,美聯社)
arrow_forward_ios
閱讀文章

Play
00:00
00:00
03:00
Mute

Play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簽署新一波行政命令,壓軸開獎的台灣對等關稅為20%,雖總統賴清德稱其為暫時性關稅,但高於日本、韓國(15%)的稅率,仍引發市場擔憂。對此,整體經濟學家吳嘉隆今(2)日在臉書以「台灣的關稅20%其實沒那麼嚴重」為題指出,事實上,川普的關稅分為兩種,超過7成以上台灣對美國的出口要適用的是產業別關稅,而不是國家別關稅的20%,對等關稅適用範圍不到3成。
吳嘉隆指出,第一種是針對鋼鐵與鋁、汽車與零組件、晶片、藥品的「產業別關稅」,屬於戰略級別,因此美國堅持要再本土建立產業即供應鏈;第二種才是「國家別關稅」,美國要以此解決貿易失衡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對等關稅」,即台灣的20%關稅。他進一步說,過去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約在150億美元上下,構不成問題;去(2024)年卻暴增到739億美元,其中超過7成是資通訊產品,特別是晶片、AI伺服器,這是因為美國需求快速增加造成的,而美方即將公布背後的「232條款」的調查。

訂閱 風傳媒VIP會員,享有零廣告閱讀介面
透過追蹤風傳媒



吳嘉隆分析,台灣在資通訊產品有一定的競爭優勢,而若美國關稅太低,台灣赴美投資的誘因就沒那麼高了,以美英協議為例,若美國客戶沒有替代來源,那賣方就有很強的談判地位,可以把關稅轉嫁給客戶。而台積電完全有能力維持原來的美元報價,讓關稅由客戶去吸收,因此對台積電或台灣的晶片課稅形同對美國客戶課稅,但若美國太早承認「沒必要」就調降台灣關稅,台灣很可能減少對美國的投資承諾。這也是川普虛張聲勢的原因,看台灣能否像日韓承諾重大投資,例如台積電擴大在美設廠10座晶圓廠等。
吳嘉隆特別點出,這也顯示川普關稅陷入兩難,因此談判要慢慢磨,因為讓美國客戶來承受關稅壓力,就沒意義了;他認為,若台灣的資通訊產品、其他科技業,及傳統產業增加對美國的投資,表面上是讓步,交換對等關稅的降低,但是其實對美國投資,創造美國對台灣企業的依賴,試圖掌握更多主導權。台灣可以演戲,假裝是心不甘情不願在關稅壓力下不得不做的投資承諾,但是其實本就想透過與美國產業的緊密連結,在這些產業領域當中成功卡位,讓台灣經濟實力實現海外擴張。
對於台灣關稅稅率訂不下來,吳嘉隆指出,因為川普關稅面對台灣會陷入兩難,解方就是台灣主動透過投資來換取低關稅,不只不要超過15%,談判談得好,結局可能會比日本韓國的還要好。文末,吳嘉隆也補充,美國232條款調查結果,要一周後才會宣布,屆時台灣對美國出口占7成以上的半導體產業或資通訊產品的關稅,才會正式宣布,這是產業別關稅、而20%則是對等關稅,因此賴清德才會說完全還有談判空間。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