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6-03-07 09:24
基金觀點/當金融逐漸燃燒殆盡…
基金觀點/當金融逐漸燃燒殆盡…
2016-03-06 21:18:04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整理
■葛洛斯(Bill Gross)
資本主義加上源源不絕的信用,促成經濟繁榮,就像太陽一直是能源/食物與生命延續的供給中心。如今這個以金融為根基的全球經濟陷入休眠狀態,不是因為大家不想工作,也不是科技沒有創新,而是金融本身就像太陽一樣逐漸燃燒殆盡。
全球經濟的能量來源一直是仰賴信用,美國自1970年代起,信用就擴張58倍,也就是說當前未償還的信用高達58兆美元,而在1970年只有1兆元。但是,現在這個擴張卻好像達到尾聲,至少以目前的形式而言。
歐洲債市的負利率占40%,現在又像茲卡病毒一樣蔓延到日本。央行的牛角尖愈陷愈深,好像一直往下鑽可以挖到石油,希望殖利率再低個10、20、50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個百分點)就好。
負利率威脅到銀行的毛利率,因為全球殖利率曲線趨平,銀行的淨利差縮小。最近全球銀行股的股價崩跌,原因不是出在能源/商品違約的問題,而是投資人意識到,銀行現在不但面臨法令趨嚴,而且未來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將無異於公用事業類股。
除銀行外,過去一直仰賴從風險資產獲取7%至8%報酬率、承擔長期負債的商業經營模式,現在也面臨麻煩,雖然不見得會倒閉,但未來的獲利能力將受到衝擊。保險業者不論是壽險、意外險或暴風雪損失險,無法像以前一樣輕易給理賠金,因為他們手中的債券與股票獲利沒有以前好。年金也是一樣。
這一切可還沒結束。若負利率無法締造令人滿意的名目成長,接下來可能使出傅利曼/柏南克提出的「直升機撒錢」殺手。
這些手段可以拯救經濟體系嗎?待日後見分曉。但從過去七年的表現看來,大概勉強只能得到D+的分數,低空飛過。
對投資的啟示?不要去摘誘人的高收益或是低股價淨值比的銀行股。那類股票的股價之所以會在那裡,是因為低/負利率。同樣的也不要碰被動能炒起來、價格上揚的德國公債或美國公債,這是負利率所造成。
低利率環境對AAA主權債券造成極大的存續期風險,因應的祕訣在於一,讓債券到期日縮短。二,以低利率借錢,以小幅槓桿方式,提供5%至6%的收益(預期報酬率)。駿利無約束投資策略就期望做到這點。
這些以低利率借款的建議,必須搭配波動低、不受到貨幣體系變動衝擊的投資標的。但這是可以做到。折價幅度高的封閉式基金、有把握的併購套利股及尾端波動性交易,都是例子。
太陽每天都會升起,只是因季節不同而時間不同。對以信用為基礎的金融體系來說,豔陽高照的夏天已經過去,要準備迎接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