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運用 AI Agent 效率躍進
本文共1649字
2025/07/06 01:17:47
經濟日報 李延華
AI的初體驗,通常是個別嘗試生成式AI工具,如ChatGPT、Gemini、Copilot或Canva,應用於文案撰寫、圖像設計及簡報製作等日常任務,藉此提升個人工作效率。此類應用對於企業而言雖可降低人力成本,但對整體營運效益的提升與投資報酬率的貢獻,往往難以量化或顯現。
企業應用AI的關鍵差異不在於使用的廣度或頻率,在於能否正確辨識AI的價值定位,並將其策略性地整合至企業流程中。
2025年可謂AI Agent的元年。應用AI不應停留在單點的工作,真正具備高效運作能力的企業,是從根本重構工作流程,將AI深度嵌入標準化作業流程中。如果能真正發揮AI的潛力,便能打造規模與效率兼具的關鍵競爭力。
重構工作流程打造自動化的高效工作流,便是今年很熱門的「AI Agent」議題。Gartner認為AI Agent為2025年十大趨勢之首,2024年企業採用AI Agent的比率不到1%,Gartner預計到2028年,將有33%的企業軟體應用程式包含AI Agent。
規則化高重複性的工作,並建立自動化流程,便有機會運用AI Agent進行複雜的業務流程,應用場景例如自動化客服回覆、複雜文件的處理、內部知識查找機器人、市場趨勢分析、多步驟決策流程,並整合Slack、Gmail等通訊工具做通知或回應。
對話式的AIGC(人工智慧生成內容)僅能根據指令執行單一動作,而AI Agent則具備自動收集和使用資料的能力,它結合記憶、規劃、環境感知、工具使用以及遵循安全指導等多種人工智慧技術,以獨立執行任務並實現特定目標。企業只需給予明確的目標,便能從頭到尾由Agent自動化處理任務,並且產出結果。
流程引擎串接AI大腦,發揮更大威力。AI Agent需要搭配自動化的工作流程平台,例如n8n、Zapier或者Make,事實上,這類產品在AI工具問世之前即已經存在,我們可以把這類平台視為「流程引擎」,而AI則是「大腦」,兩者結合便能放大AI的威力。
舉例說明,AI客服可以透過n8n接收來自LINE、網頁表單等的使用者訊息,透過ChatGPT分析並生成回覆,n8n再把生成的回覆送出,並記錄到客服系統中。再以Zapier為例,可以設定Zapier每天自動讀取財報資料,然後利用AI自動摘要出營運重點,Zapier再將這些內容產生成PDF文件並電郵給指定的主管們。
自動化的工作流程平台是透過API或內建的整合介面串接企業應用系統,但許多應用系統並沒有提供API的設計,另一種選擇是Power Automate之類的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工具,RPA透過模擬人類與應用程式介面的互動,例如點擊按鈕、輸入數據、複製貼上、讀取螢幕資訊等方式完成工作。微軟的Power Automate的另一優勢是介面與Office相近並提供大量範本,對於熟悉微軟生態的使用者而言,學習成本相對較低。
落地於企業內部,自託管的AI才能保障個資及商業機密。因應中小企業的AI與成本需求,商研院數位創新學院逐步開設相關課程,協助企業了解低成本的AI Agent方案,享受AI自動化的好處。AI Agent要為企業產生效益,勢必會觸及商業機密。因此,當流程規畫完成並實戰演練過後,企業需要評估調整為自託管的自動化流程平台與ChatGPT之類的LLM(Large Language Model)。根據授課顧問的分析,約5至10萬元左右的電腦設備,即有機會組建自託管的AI Agent搭配LLM應用。
有了自動化流程平台或是RPA工具,作為自動化的骨幹,只需設定並輔以少量程式碼(Low Code)即能真正落地成為實用的企業AI應用。
AI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掌握AI,不見得需要是技術高手了,善用工具即有機會擁有不會累、不會抱怨,還能夠24小時工作的AI助理,如此一來,企業便能以更少做更多,讓員工專注在更有價值的創意發想與決策判斷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