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主死守高價不降?專家揭「3議價策略」助自住客破解僵局- 2025.08.16
- 09:21
- 工商時報 陳彥綺

台灣房市陷入盤整,在交易冷清下,房價也逐漸鬆動。圖/本報資料照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台灣房市陷入盤整,在交易冷清下,房價也逐漸鬆動,然而仍有部分屋主堅持高價不願讓步,導致買賣雙方陷入價格拉鋸戰。針對這項市場現象,房產專家「賣厝阿明」指出,這類「價格堅持型」物件通常有三大特徵,並建議買家善用3種議價策略,透過客觀數據與談判技巧以破解僵局。
賣厝阿明在臉書上分享一個案例,一位自住客看中開價2288萬元的成屋,儘管實價登錄顯示屋主預售時取得價格僅1500萬元,但屋主仍堅持2200萬元底價不退讓,主要理由是對該區域前景持高度樂觀而不肯降價,然而,金融機構最新評估已顯示,當地成屋市場價格較高點回調約8%至12%,與屋主的心理預期存在明顯落差。
針對這類情況,賣厝阿明引述資深房仲分析指出,「這類『價格堅持型』物件,往往有三大共通點:持有成本低、賣方無資金壓力,以及對區域發展抱持過度期待。」
他建議,自住客可採取「三維議價策略」來應對。第一,從財務面著手,提供銀行正式估價報告作為客觀依據,證明銀行鑑價與屋主開價的差距;第二,從時間壓力切入,表明願意配合賣方理想的交屋時程,以換取價格上的讓步;第三,從交易條件突破,提出「提高訂金比例」或「縮短付款期」等彈性方案,展現購買誠意。他補充,實務經驗顯示,約有35%的堅持型賣方在遇到具體且優質的買方時,最終會願意讓價5%至8%。
除了議價策略,房產專家賣厝阿明也提醒,買方應善用市場資訊透明化的優勢。他提到,重劃區近期出現「預售與成屋價格倒掛」現象,部分屋主在預售期以較低價取得房產後,期待交屋後獲取更高利潤,但卻忽略市場已進入調整期,建議買方可整理該建案的成交案例,特別是「賠售戶」或「急售戶」的成交條件,作為議價的有力佐證。
此外,銀行授信主管也從貸款角度提醒,對於價格明顯偏離銀行估值的物件,核貸成數恐受影響。若銀行評估合理價值為2000萬元,即使買方以2200萬元成交,貸款金額仍可能以2000萬元的七成為上限,導致自備款壓力大增。賣厝阿明認為,這一點也是與賣方談判的重要籌碼。
賣厝阿明強調,隨著房市進入調整期,買方市場特性將逐漸明顯。他建議自住客「與其糾結單一物件,不如設定三個月的觀察期,同時積極尋找替代方案。」實務經驗顯示,約有六成的堅持型賣方在物件滯銷三個月後,會開始考慮調整價格。他最後總結,自住客應保持耐心,善用市場資訊透明化的優勢,透過專業估價與實價登錄分析強化談判立場,最終才能等到價格與價值匹配的成交時機。
※免責聲明:本資料由「
賣厝阿明 知識+」授權轉載,文中引述之專家觀點、內容分析、個股基金僅供參考,僅為專家意見,並非投資建議,亦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