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an隆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5-09-10 19:57
限縮農地購買身份 新法上路投資客恐斷頭
作者潘以泓 | 富比士地產王
假農舍的問題在台灣存在多年,但自奢侈稅實施後,由於農業用地並不在奢侈稅所規定的範圍內,使得許多原本投入在住宅、商辦、店面等市場的資金轉向農地。但隨著農地價格暴漲的問題日漸嚴重,考量於今年修法,限制購買農地者的身分,之前投資農地的資金,恐怕將出現永久套牢,甚至斷頭風險。
如果你以為農地炒作集中在北部,那麼就大錯特錯了,在奢侈稅實施之後,全台灣的農地都興起一股炒作風潮,在高雄、屏東、花蓮、台東等南部與東部地區,甚至有陸資也來「共襄盛舉」。
在全台農地中,價格漲幅最明顯、成交量放大幅度最多的區域,非宜蘭莫屬。本身是原住民、務農的陳先生,在奢侈稅剛實施後打算回歸務農生活,因此在宜蘭冬山鄉買了一塊農地,當時每坪價格是5000多元,經過約3年的時間,陳先生隔壁的農地前陣子打算出售,開出來的售價竟然是每坪近2萬元,3年內價格翻漲了3倍多。
農地成炒作標的 全台可耕種面積大幅縮減
原本陳先生因為土地耕種面積漸感不足,有計劃向周遭鄰居增購農地來擴大耕作面積,但是,這樣高昂的土地成本令農人根本買不下手,陳先生所能做的,就是向他人承租土地來擴充面積。
陳先生的遭遇是全台灣農民目前所面臨的共通問題,而且狀況日益嚴重。在奢侈稅之後,許多原本在商辦或住宅經營的置產族、投資客轉而購買農地,使得農地的價格飛漲。宜蘭、南投、嘉義、高雄這些地方的農地,價格漲幅至少都在1倍以上,價差大者,3倍、5倍皆有。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指出,除了醫生、退休人士等置產族群會購買農地外,靠著土地重劃發財的地主們,仍然會將資金重新放回土地上,因此奢侈稅之後,資金引導到農地的趨勢更加明顯,但這樣的趨勢卻是讓農民更加無地可耕種,而台灣已經高度仰賴糧食進口,農地消失是需要長時間才看得出影響深遠的嚴重問題,但似乎沒有得到應得的關注。
終於,政府今年看到了農地炒作的亂象,因此年初放出風聲打算修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限制取得農地身分的人僅限於農民。
消息一出,嚇壞所有與農地相關的從業人員,正反意見都相當激烈,支持者認為,農地炒作嚴重扭曲農地利用方式,應該要加以管束,農地非農用情況嚴重的區域,例如宜蘭,假農舍氾濫的情況最嚴重,許多人買了農地蓋豪宅,耕種面積大幅縮水,南投則是將農舍變成民宿、休閒豪宅,清境就是最嚴重的區域。
假農舍氾濫 嚴重扭曲農地農用原則
自年初政府放出風聲要修改農舍辦法後,農地的交易量立刻大幅下滑,炒作最嚴重的宜蘭與南投,受到的影響也最大,比較去年上半年與今年上半年農地交易情況,宜蘭縣交易量下跌55.8%,南投縣下滑37.2%,但依據內政部實價登錄資料,宜蘭、南投農地交易量大減,價格卻未下滑,宜蘭甚至上漲8.02%,南投也上漲4.29%。
住商機構加盟事業處副總經理劉明哲分析,年初內政部放出風聲欲修改法規,農地交易量較去年同期幾乎跌掉5成,但價格並未明顯下降,主要是法規不確定性高,市場觀望氣氛濃厚,且在目前市場不好的狀態下,仍有物件成交,這些物件的基本條件較優良,價格不易鬆動。
此外,根據過去慣例,每當政府發出修法消息,在法規正式確定前,交易量皆會急凍,市場上還在觀察未來走向,整體價格應該在法案確定後,才有較明顯走勢。
住商不動產宜蘭羅東店莊智清店東則表示,從今年3月份開始,宜蘭農地交易驟減,目前已有賣方願意降價3成賣出農舍,因此吸引到有投資意願的買家,反倒是自用買方,因為政策的不確定性,目前購買意願較低。
莊智清指出,假設政府確定法規將朝農地持有者僅限農民的方向發展,那麼將使目前持有農地的人感到驚恐莫名,未來可能會有一波斷頭潮出現。
假設中央政府確定將修法,市場擔心的崩盤是否會成真?對此,業者認為,其實並非完全沒有生路,地方政府可以透過政治手段來為農地解套。換句話說,有心的地方政府只需要將農地透過行政程序變更為建地,那麼農地套牢的問題就會消失,因此可以觀察,哪些地方政府的對農地的態度是相對偏多的。
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修正案預告結束,目前政府部門還仍在進行正反意見討論,原本預計最快8月會有修法結果,但仍懸宕中。由於法規尚未確認,因此農地市場目前交易量停滯,就好比房地合一稅在立法院通過後,市場買盤回籠,待農地法規確定之後,交易量才可能會逐漸活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