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5-12-30 07:43

氣候異常…農糧基金冒出頭

氣候異常…農糧基金冒出頭
2015-12-30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2016年發生「反聖嬰現象」機率大增,法人認為,此現象通常伴隨北美乾燥氣候,將使農產品供給量下滑,但報價可望上揚,農糧基金有表現機會。 網路照片
全球受到聖嬰現象 的異常氣候影響,使得2016年發生「反聖嬰現象」機率大增,法人認為,此現象通常伴隨著北美乾燥氣候,將使農產品供給量出現下滑,但報價可望上揚,農糧基金則有表現機會。
元大全球農業商機基金經理人魏伯宇表示,觀察1980年以來八次發生聖嬰現象後,有五次隔了三至五個月後發生「反聖嬰現象」,若情況如此,農作物供給量可能減少,黃小玉報價可望擺脫疲態,2016年下半年翻揚。
魏伯宇表示,若觀察農產品價格變化,以棕櫚油報價為例,過去八次聖嬰現象期間平均漲約21%,在聖嬰現象後一年,平均漲三成,目前市場尚未關注農糧行情,可分批布局,靜待明年農產品漲價契機,看好下游食品商及種子與磷肥產業需求。
安聯全球農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從需求面來看待農糧後市,今年全球農糧供給將略高於需求,玉米仍是今年唯一供不應求的農產品,尤其在生質能源立法後,支撐玉米需求。
林孟洼分析,2014年與2015年是農作物豐收的一年,穀物價格因而下滑,由於農場收入的高低影響農夫投資,近期因美國農場收入減少,導致農化肥料、種子、農機等農金上游產業周期走勢分歧,部分產業須整合。
林孟洼表示,相較之下,農金下游加工業因穀物豐收使得進料充裕、成本降低。建議彈性調整投資組合,現階段配置以農金下游為主,搭配具市占率與競爭力的農金上游族群,並持續觀察農業上游原物料供需與價格趨勢、氣候因素,適時調整上下游配置,是掌握農金趨勢較佳的策略。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