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6-03-01 10:04

基金觀點/投資CTA 賺長線

基金觀點/投資CTA 賺長線
2016-03-01經濟日報 記者張晟豪整理

在市場波動下,我認為CTA(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商品交易顧問基金)在今年將有很多發揮空間,因為相較於其他金融產品,CTA具有流動性、現金週轉率佳的優勢,配合多空雙向投資組合,可以提供長期回報,建議投資人進行資產配置時,可將部分資產布局於CTA,以彌補傳統資產的不足。
CTA投資在一系列交易市場上不同資產類別的期貨,包括商品、貨幣、股票與債券等,追蹤市場波動趨勢,當趨勢明顯時獲利大是其特徵,但相對的,當市場趨勢不明顯時,表現就比較普通。
以近期原油市場為例,短線波動劇烈,常見急漲急跌,那CTA會如何看呢?其實CTA看的是長期趨勢,如升息帶領美元走強,所以CTA會判讀原油價格長期走低,且向上趨勢未顯。
投資人應該將CTA視為捕捉多空、在危機中尋求報酬的工具,最大優勢在於其與各資產間的相關性低,且在市場危機中,更會出現負相關情況,所以對於高風險投資組合的投資人,可做為很好的分散風險工具。
過去CTA遇到的一大問題是報酬率,2009至2013年因為回報不高,導致散戶投資人興趣缺缺,但實際上從2008年以後,法人投資者、退休基金紛紛投入,因為他們知道追蹤趨勢的策略是長期投資,CTA並不是一開始投資就會賺錢,要趨勢出來才能獲利,所以投資時會持續等待,這是與散戶的最大差異。
不過隨著推廣,CTA分散風險與投資保護的概念逐漸為市場所接受,高風險資產投資人也可藉此進行風險保護,且其流動性高,也可免於重蹈2008年避險基金失敗的覆轍。
另外,投資人可能認為期貨代表高風險,而不敢投入。我認為這是風險理解的問題,以香港為例,其投資人偏向保守,連帶使避險需求不出,造成CTA在香港推廣時遇到不少阻力。但在歐美地區卻可推行。
較適當的理解是:期貨風險有如雙面刃,投資人如果擁有良好風險控管,就可以利用CTA獲得投資機會與高流動性;而對於一些比較保守的投資人,他們沒有太多的風險資產,像是香港部分投資人偏向投資於自己的業務,因此他們的投資也不具流動性及多元化的需求。最後我建議首次接觸CTA的投資人,可先投入少量資金觀察資產配置變化,建立起自身投資策略,幾次以後會認識CTA所扮演的角色。同樣,投資CTA時也應謹記將預算分額投入,也就是定期定額投資,耐心為上。
(英仕曼集團(Man Group)旗下Man AHL執行主席黃文耀先生口述)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