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市場關注的中共第19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29日傍晚出爐,最受矚目的「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被視為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風向球,牽動全球資本市場以及台股投資人的敏感神經。
外電報導,此次不論從公報內容、或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談話來看,整體來說多為口號式的大方向,但包括「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等關鍵語句,仍成為吸睛亮點。
回顧「十三五計劃」,核心主軸在於經濟發展與脫貧。事實上,至2019年為止,中國人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躋身中等收入國家之列,並有高達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達成十三五計劃的「小康社會」目標。

由於中國每個五年計畫,向來具有前後一致的連貫性,十四五規劃預期人均GDP提升至1.2萬美元以上、提升消費能力也就理所當然。由此來看,「雙迴圈」、「全面促進消費」等關鍵字,就成了重要的投資密碼。
法人指出,在消費領域,除了傳統的食、衣、住、行、娛樂等五大構面外,持續擴大基礎建設、交通建設等,將延續十三五精神,對於台系業者來說,大範圍的中概股如水泥、食品、通路、電子等均將持續受惠。
電子產業方面,由於中國在5G及半導體業受到美國全力箝制,將以傾國之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其優先程度據傳習近平已承諾至2025年,將投入1.4兆美元,這將給予台系業者如半導體及設備廠新的發展契機。
其他如5G產業、車用電子相關、太陽能相關、無線網路、AI、大數據、新能源及電動車等,也將成為市場關注的受惠焦點。以太陽能產業為例,事實上,早在十四五會議前,中國國家能源局即發布相關計畫編製通知。
外資摩根士丹利證券預期,中國十四五規劃的細部內容,將上調太陽能裝機量,以2025年中國非石化能源比例將達18%(目前約15%)推算,未來每年太陽能新增裝機有望達到55GW至60GW水準,將有利台系太陽能產業的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