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z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5-14 07:27

美國4月PPI勁揚 考驗超寬鬆政策

美國4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連續第二個月大幅上升,進一步顯現景氣復甦及「低基期效應」對物價的影響,且廠商生產成本升高,也面臨更重的轉嫁成本壓力,可能拉升消費者物價(CPI)加速走高,考驗聯準會(Fed)的超寬鬆政策立場。


成本提高,工資也加速上升,威脅企業獲利,可能迫使企業提高產品售價,從而推升消費者物價猛升;最近的通膨數字顯示聯準會(Fed)的看法可能已經落後於現實(behind the curve),將對Fed的超寬鬆政策構成挑戰。

美國勞工部13日公布,4月整體PPI比3月攀升0.6%,仍高於市場預期的0.3%升幅,顯示國際原料價格上漲及供應鏈混亂,已導致廠商成本升高,因而提高產品的出廠價格。上月PPI年升率達6.2%,遠高於經濟學家預期,也是2010年來最大年比升幅,除了反映廠商成本升高,也受比較基期偏低的影響。

在扣除能源及食品價格後,4月核心PPI月升0.7%,年升4.1%,都高於市場預估。扣除能源、食品及貿易項目後的4月雙核心PPI,則月升0.7%、年升4.6%,也高於經濟學者預估。

不過,Fed官員仍重申通膨躍升只是暫時現象。副主席克拉瑞達12日表示,「經濟解封會對物價帶來上升壓力,而大部分通膨升幅將是過渡性,Fed仍聚焦於使經濟恢復到充分就業,並將維持超寬鬆政策」。

但經濟學者指出,4月CPI急升,5月CPI也可能因廠商轉嫁成本升幅而進一步升高,可能顛覆Fed的計畫,而拜登政府的新支出計畫也可能因為經濟過熱,而遭到國會的阻擋。

勞工部的另一份報告顯示,在8日止當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經季節調整後,減少3.4萬人到47.3萬人,不僅少於經濟學家預估,也再度是去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新低。經濟學家指出,失業人數持續減少,顯示經濟繼續向完全重啟邁進,美加碼發放的救濟金將在9月到期,美國勞工短缺的情況可望緩解。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