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6-06-01 07:46
包商變科技農夫 種頂級菜
本帖最後由 實力 於 16-06-01 07:48 編輯
包商變科技農夫 種頂級菜
2016-06-01 07:40 聯合報 記者陳妍霖/南投縣報導
須穿防塵衣 為了讓蔬菜在無毒、無菌的環境下成長,工作人員須穿防塵衣、全身消毒後才能進入採摘。 圖/植光畝農場提供
南投縣埔里鎮民藍寶財原是台電外包商, 因工作壓力大加上應酬,13年前罹患大腸癌,讓他注意到健康、飲食的重要。3年前斥資4千萬元,打造室內垂直農場,以科技栽培蔬菜,不僅自己吃,還拓展到高檔餐飲市場,開創事業第二春。
藍寶財種蔬菜很高科技,近100坪的農場分為9座、高6層的「架高」栽培產區,將育苗種在海綿上,由電腦化設備自動補充營養液,24小時全在空調環境中成長,進出都得穿上無塵衣消毒後才能進去。
最貴一台斤900元 原是台電外包商的藍寶財轉行當科技農夫,提供無毒蔬菜,最貴一台斤900元。 記者陳妍霖/攝影
垂直農場以栽種高經濟的萵苣類為主,像芝麻菜、奶油白菜、小松菜等,大多可作為生菜沙拉食用,最貴一台斤900元。雖然價格相當頂級,因品質佳且無施用農藥,吸引特定消費者、高檔餐廳、百貨公司超市通路。
藍寶財說,水耕農法利用保麗龍作為栽培盤,每隔幾個月需要淘汰,一次淘汰的數量驚人,保麗龍不環保,又有排放廢水的問題;他採用的栽培盤可重複使用,不排廢水、植物不會受到汙染,對環境更友善。
他說,垂直農場硬體要求高,因為投資金額達數千萬元,且不確定市場接受度,一般農民不願冒險。但他認為高科技農法,可讓台灣過勞、超限利用的土地可充分休息,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雖然不少人笑他傻,但他仍堅持走下去,他的「友善農業」觀念說服了家人,一家人全投入栽培行列。
「對環境友善的農法為何不做?」大女兒藍彙茗也被他的熱情感染,雖然是土木研究所畢業,仍回家幫忙「種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