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8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9-26 08:40

各國央行的下一步會怎麼走?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8月在傑克遜洞全球央行官員年會上發表重要談話,他在闡述一年來對Fed貨幣政策架構的評估結果時,眼中仿佛泛著幾顆「星星」,但這些不在是在天空閃爍的星星,而是Fed在提出對利率和失業率的看法時所標註的星號(即「*」)。
「R*」是均衡實質利率,「U*」為自然失業率。近年來這兩顆「星」似乎都在墜落,但有別於一首膾灸人口的老歌「抓住流星」(catch a falling star),Fed很難掌握這些星號。

自2012年Fed上次重申其政策目標以來,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的官員們認為,這顆「R*」(均衡實質利率)的預估值中位數已從4.25%降至2.5%,而「U*」(自然失業率)的預估值中位數已從5.5%降至4.1%。

這兩顆星的墜落,與鮑爾自己所說的「通膨持續未達我們2%的長期目標」有關。Fed決策官員發現,較低的通膨預期和較低的利率,意味著Fed發現自己長期處於實際利率的下限,也就是在欠缺在須刺激需求時的政策彈性。這造成的結果是,在過去十年美國的年通膨率平均只有1.75%,而在那段期間有63%的時間未能達標。

這個結果就是Fed前主席葉倫曾提到的政策「微妙轉變」,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轉變可能相當關鍵。

鮑爾發明了一個新字首縮寫詞─FAIT。這原本是一個法文字,後面常會跟著「既成事實」(accompli),意思是一項已完成的任務。但鮑爾使用的這個縮寫「FAIT」,是指「彈性平均(2%)通膨目標」(Flexible Average <2%> Inflation Target),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達成。

這個構想是,若通膨率跌至低於2%時,Fed也應準備允許通膨率高於2%,以彌補其差距。

此外,決策官員在評估失業率時,應考慮與充分就業之間的「缺口」(shortfall),而非「偏離」(deviation)。這兩者之間的差別不大,但卻意味著,只要通膨未加速上升,Fed可能會允許就業在一段時間內攀升至充分水準之上。在過去,Fed會先發制人提高利率。

鮑爾的談話,象徵著Fed未來一段時間都將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因此廣受好評。銀行界沒那麼捧場,也許情有可原,因為利率下滑的時間逾久,銀行愈無利可圖。但也可能出現一種結果,當通膨預期上升時,殖利率曲線會更陡峭。銀行業者差堪告慰的是,鮑爾沒有提到負利率,顯示至少這個選項不在Fed的議程上。

但不確定性依舊存在。例如,未來Fed將如何衡量「U*」(自然失業率)?將在什麼期間內決定通膨缺口?如果現在的物價水平比想要達到目標水平低了3%,那麼5%的通膨率維持一年或兩年,是否可以接受?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那麼,Fed這種政策轉變,會對其他國家的央行產生什麼影響?歐洲央行(ECB)仍在進行新總裁拉加德今年1月推動的政策評估,歐洲央行比Fed更有理由檢視其政策:歐元區的通膨年升率始終低於ECB的目標,上一次通膨率高於2%是在2012年,此後一直處於長期低檔。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