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art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9-09-23 16:13
中科院空天院:九寨溝逐漸恢復地震前的生態植被水平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23日發佈消息說,最新空間遙感監測顯示,四川九寨溝景區已逐漸恢復至兩年多前7級地震的震前水平。
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發生7級地震後,九寨溝景區關閉並進入災後恢復重建階段,如今兩年多過去,當地恢復重建成效如何頗受關注。中科院空天院、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付碧宏研究員團隊通過多源遙感監測,並結合實地科學考察發現,經過兩年的自我修復,九寨溝景區正在逐步恢復往日的風采,受地震影響還產生了更加壯麗的新景觀,但災後旅遊活動,仍需防範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付碧宏團隊完成並發佈地震前後九寨溝世界遺產地核心區的滑坡、水體、植被覆蓋度等要素遙感監測與評估結果顯示,九寨溝地震發生後,誘發了大量同震滑坡,也形成了許多潛在滑坡隱患點,主要分佈在日則溝,其中五花海周邊的滑坡情況比較嚴重。此外,遙感監測發現,九寨溝的水體顏色已經變得更加美麗,雙龍海瀑布受地震影響,水流量變大,更加壯觀。
九寨溝地震前後遙感圖像分析顯示,世界遺產核心區的部分區域地震之後植被覆蓋度有所下降,但經過兩年的自然修復,除日則溝五花海周邊外,九寨溝核心景區的植被生態景觀已逐漸恢復至震前水平。
世界自然遺產地遭受大地震破壞在中外尚屬首次,如何監測和評估九寨溝世界遺產地災後恢復情況,並沒有成熟的研究案例可以借鑒。付碧宏團隊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相關課題的支持下,對九寨溝世界遺產地核心區主要遺產點開展實地科學考察,驗證了遙感圖像的監測與評估結果。
付碧宏認為,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地許多地貌景觀的形成演化都與地震活動導致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堵塞河道所形成的堰塞湖有關,有些地段形成海子,有些地段形成瀑布,這是一種週而復始、不斷循環的地貌景觀形成過程。2017年九寨溝7級地震作為最新一次的地震地質災害事件,在九寨溝景區形成了包括雙龍海瀑布在內的新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