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25-08-18 07:43

育兒,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長大--2

育兒,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長大--2
所以,沒有人會比媽媽更了解孩子的需要,也沒有人會比媽媽更懂得孩子的情緒。其他人真正需要做的,就是全力支持媽媽,讓她憑本能做好一個「自然」的母親。
當然,也並非所有的女人都能當好媽媽這個角色。溫尼科特曾在書中說過,即使是一個健康且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也會偶爾對自己的孩子產生「憎恨」心理。因為這個孩子的出生多多少少會給媽媽帶來一些負擔,比如改變媽媽的身材、職業生涯、家庭生活、性生活以及伴侶的關係等。這些負擔如果加在了一個有心理創傷的媽媽身上,她對養育孩子會更沒有自信。
幾年前,我曾經接診過一位女士,她在自己孩子一歲時出現了嚴重的失眠、掉發等焦慮症狀,她時時刻刻都感到恐懼,她怕自己不能當一個好媽媽,無法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她懷疑自己的育兒方式都是錯的,她覺得周圍的人都在用質疑和不滿的眼神盯著她看。越是焦慮和恐懼,她越沒辦法做好,甚至連之前能做好的事都做不到,沖奶粉、量體溫、換尿布處處出錯,偏巧這時她的丈夫抱怨了兩句,她便徹底崩潰了,對著哇哇亂叫的孩子失聲痛哭……
經過諮詢,我才得知,這位女士在一歲的時候被母親拋棄過,儘管她很長時間以來一直儘量無視這件事,和普通人一樣戀愛、結婚、生子,將它埋在心底。但這件事始終是個不定時炸彈,隨時能引爆她心裡的脆弱和焦慮,讓她一直苦心經營的對育兒的自信土崩瓦解。隨著孩子一歲這個時間節點的到來,她的潛意識讓她感到不安,繼而產生了不良反應。所以,這樣有心理創傷的媽媽不只需要醫生為她育兒方面提供技術性的指導,更需要心理諮詢師幫助她治癒過去的心傷,重新找回自信。因為,只有媽媽變得輕鬆和自信了,才能讓育兒這件事變得愉快。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