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eremy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05-05 15:35
05/06號傳真稿筆記
4月25日第三次江陳會,兩岸經濟合作正快速加溫,相關官員也指出,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可望在第2季簽署完成,我估計會在5月簽MOU,屆時台股應會突破4月17日的波段高點6071!如果下半年簽ECFA,台股至少漲到十年線以上!
放寬QDII:陸資炒台複製香港
MOU簽署完成後,大陸合格境內機構投資人(QDII)投資台股上限,可望由3%提高至10%,目前QDII規模不到3500億元台幣,以10%的投資上限計算,可投資金額才300多億元台幣,但這是「陸資來台」得到確認的里程碑,讓台股有機會複製1997年的香港模式。
1985 年5月27日「香港聯合聲明」,確定了在1997年7月1日正式回歸中國,掀起一波資金外逃,造成恆生指數跌到1995年1月23日最低6890點。許多香港律師、會計師、醫師等「師」字輩的白領階級移民潮,大量移民到英國、美國、加拿大、紐、澳等地區,尤其當時加拿大溫哥華的中式餐廳,全是講廣東話的港仔,有如人在香港。開玩笑的說,髮型設計師都移民,不少人跑來台灣創業,都大紅大紫。
港人信心象徵的匯豐銀行也在1990年12月17日改組為匯豐控股,將註冊地移到了英國倫敦,當時只有一個字:「逃」,但中資從1995年起如「鴨子滑水」大力注資,不斷在港買樓買股,才讓恆生指數在 1997年8/7創新高到16820點,危機入市又紮根香港的企業家,大多都發大財!
陸資是穩定香港金融體系要角
就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陸資仍源源不絕湧入香港,許多都借殼上市,國際禿鷹索羅斯、老虎基金羅柏森…等避險基金操盤人想要搞垮香港金融體系,中國更成為香港強而有利的後盾,任志剛有了朱鎔基撐腰,進行1998夏天的「官鱷大戰」,港股從1998年8/13最低6544點,漲到2000年3月28日最高18397 點,漲幅1.81倍!後來,才因為2000年網路泡沫及後來的SARS事件,一路跌到2003年4月25日最低8331點。
港府在2002年底推動「基本法第23條」立法,香港民眾憂心人權及自由遭剝奪,加上當時香港經濟低迷,民怨一觸即發,2003年7月1日回歸六週年紀念日,超過50萬港人走上街頭舉行反對遊行,成為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以來,香港最大規模的遊行,震撼了北京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