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6-05-01 05:59

2016全球災難風險報告 瘟疫、核戰 未來5年風險最高2大危機

2016全球災難風險報告 瘟疫、核戰 未來5年風險最高2大危機

核武的發明,使人類擁有可輕易毀滅地球的武器。圖為1970年法國核試。 (法新社資料照片)
http://news.gpwb.gov.tw/slider_image.ashx?t=1&d=20160501&n=2314002.jpg http://news.gpwb.gov.tw/slider_image.ashx?t=1&d=20160501&n=2314295.jpghttp://news.gpwb.gov.tw/slider_image.ashx?t=1&d=20160501&n=2314714.jpg
編譯崔敬熙/綜合外電報導 2016-05-01
根據「全球挑戰基金會」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的「2016全球災難風險」報告,自然或人為造成的瘟疫與核戰,是未來5年最有可能導致全球74億人口,轉眼銳減10%以上的大規模災難。毀滅性氣候變遷、人工智慧崩潰及地質工程失敗的威脅也不小,發生機率偏低但危險性極高的小行星撞地球、超大規模火山噴發,也可能讓「世界末日」突然到來。
以「全球優先計畫」主持人身分參與報告編撰的法奎爾說,他們並不預期這些事件今年內會發生,但人們不應因此忽視這些會奪走超過7億條人命的威脅。報告指出,平均每人在遭遇這些災難事件時的致死率,是出車禍時的5倍。
全球性災難歷史上並不常見,最近的例子是1918年造成5000萬人死亡的流感,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還多。然而人類卻自己向滅種威脅靠得更近,1960年代冷戰發生後,只要按個按鈕就能發動1場核戰。
報告也指出,災難性氣候變遷、足以釀災的人工智慧暴走、「鐵質施肥」(將鐵質肥料投入海洋,促進浮游生物成長並吸收更多二氧化碳,減輕暖化威脅)等地質工程項目失敗等事件,未來5年發生率雖比大規模疾病、核戰低,但危險程度同樣不容小覷。
報告列舉減排以緩和氣候變遷、改善應對疫情爆發的單邊處置、加速疫苗生產,完善人工智慧機器人相關法令等22項建議措施,「全球挑戰基金會」創辦人松鮑法維表示,希望這份報告能強化世人對全球災難威脅的認識,並作為討論解決方案的基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