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ay8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9-30 08:06
各地債台高築 下次金融危機可能已不遠
牛津經濟學公司最近詢問162家跨國企業,「發生新一波金融危機的機率有多高?」結果顯示,20%的受訪企業認為將會在未來兩年間發生。根據調查,認為將出現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高峰、以及有效疫苗將提前問世的受訪企業比率,都只有10%。
這些憂慮已造成實質影響:企業信心降低的幅度,已經超過經濟數據所反映的情況。主持這項調查的知名經濟學者湯姆森表示,「我們的分析顯示,這些擔憂主要源自於金融危機的陰霾」。這雖不表示金融危機可能立即爆發,但投資人卻不能掉以輕心。
若再次爆發金融危機,至少不會像金融海嘯時那樣嚴重,理由有二。第一,美國聯準會(Fed)及其他主要央行已明白表示將「使盡渾身解數」,使金融市場順利運作,直到疫情結束為止。
第二,銀行業不再是經濟震撼的源頭,且歐美各大銀行的資本情況已有改善,Fed更採取多種措施,以強化銀行業的韌性,因此金融機構破產及發生資本危機的風險顯然大幅降低。
然而,金融危機爆發的方式,也不會與當年雷曼兄弟破產時一樣,且有時金融壓力會以更詭譎的形態出現。就算不致構成一般所謂的「危機」,但對經濟的殺傷力依然強大。
金融難題之一,就是許多機構早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財務槓桿便非常之高。再者,疫情最終會捅下多大的信用窟窿,現在仍難以計算。因此銀行業雖未處於震央位置,但不可能毫髮無傷。危機的本質並不存在於流動性階段,而是之後的倒債階段。
美國各大銀行已經提高壞帳準備,但印度、義大利等國卻顯然準備不足,何況超低利率也不斷侵蝕銀行的獲利能力。
另一項問題,則是新冠肺炎引發的衝擊並無先例,因此究竟會怎麼演變,很難用模型推估。以往的金融危機通常是由於景氣從高峰摔到谷底所致,投資人也知所因應。
但這次情況不同。現在有更多的金融活動經由資本市場流入非銀行機構,因此各種產業都可能出現震撼,例如避險基金處理危機的經驗便遠遠不如銀行業;一旦利率暴升,金融震撼將隨即出現。
目前由於令人擔憂的事實在太多,因此這一類的金融風險並未被媒體大肆報導。但投資人必須記住:若金融機構開始默默地因應信貸違約上升之時,那麼即使各國央行實施寬鬆政策,仍可能導致信用緊俏。
目前已有調查顯示,銀行正在提高放款標準,因此很可能出現信用緊絀,而經濟出現V型復甦的機率也愈來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