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ay8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11-19 08:43
台積電狠甩英特爾?霸主爭奪戰未完待續
無疑的,直到今年之前,英特爾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晶片巨人。這家在1968年由高登摩爾與安迪葛洛夫共同創辦的公司,一直以來,無論在市值或技術上都坐在全球半導體界的老大地位。但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是無可撼動的。
英特爾今年霉運當頭,先是七月中宣布七奈米開發不順進度延後,導致股價單日爆跌16%,之後又是在十月底發布財報不如市場預期後,股價再次暴跌10%。接連兩次大跌造成了英特爾的重創,目前市值僅剩1800多億美元,遠遠落後輝達的3000億美元,台積電(2330)更以近4000億美元持續站穩全球最大半導體公司市值的地位,遠遠把英特爾甩在後面。
儘管股價大跌,英特爾從個人電腦處理器晶片到伺服器晶片仍有八到九成的市占,仍具有無可撼動的地位,但這種好日子恐怕不多了。今年輝達與超微就挾其股價大漲,市值大幅上升優勢,採取銀彈攻勢,積極合併同業,直接挑戰英特爾霸主的地位。
英特爾腹背受敵 霸主地位遭受挑戰
英特爾目前在處理器市場遭到超微及高通的挑戰,AI及5G方面也受到輝達的競爭。以個人電腦晶片來說,超微就對英特爾發動了肉搏戰,超微挾著與台積電合作的優勢,推出的個人電腦晶片處理器性能上不輸英特爾,但卻以更靈活的行銷與供貨效率及更佳的性價比,在今年第二季搶下全球個人電腦處理器的17%市占。讓英特爾大為緊張的是,超微三年前的市占還不到8%,如今正以超快速度侵吞英特爾獨霸的天下。
超微今年股價大漲了80%,市值逼近千億美元,這家公司在2015年時還岌岌可危,當時股價只有個位數,而今年竟然漲升到近100美元。最近超微宣布了以全股票的方式,用350億美元的天價,準備購併FPGA晶片大廠賽靈思。
其實早在今年初市場就傳出超微接洽賽靈思的消息,超微當時市值當時只有賽靈思2倍,現在已經漲到近4倍。這筆交易對超微來說,隨著市值的大幅揚升已不再是重擔,而是水到渠成。超微如果真的完成與賽靈思的整合,將會更進一步脫胎換骨,具備CPU、GPU、FPGA、到SoC和軟體的完整實力,業務範圍也將大幅開展,從個人電腦、資料中心、5G通訊、汽車晶片、遊戲產品、航太、國防等全部包辦。甚至從低功耗到高功耗,通吃遊戲主機到超級電腦。
超微最新2020年第3季財報表現也很亮眼,營收金額達28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56%,淨利5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130%。展望第4季營運,營收金額預估30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41%,表現超出市場預期。
超微結盟台積電 靠分工優勢一爭高下
說到超微的轉骨成功,台積電扮演了關鍵的角色,也就是台積電全力扶持了超微來對抗英特爾的策略成功。超微過去在轉型上有一段痛苦的歷程,2009年,超微因為龐大的財務壓力,決定分拆晶圓代工
IC設計,獨立出晶圓代工格羅方格才走出一條路,但一直以來整體能力仍遠遠落後英特爾。
2015年英特爾購併同樣是FPGA晶片大廠的Alter時,市場還曾傳出賽靈思打算買下超微,以打造CPU+GPU+FPGA的全方位地位以抗衡英特爾,可見當時超微只不過是二線廠商的角色。
只是如今主客易位,賽靈思反成被收購的對象,而其中的關鍵就是超微在六年前決定跟台積電合作,放棄自家生產晶片後,在台積電代工晶片及技術支援下,超微各方面突破向上。
值此同時,英特爾還在堅持設計與晶圓生產的一條龍模式,承擔著沉重成本,超微則是專心晶片的設計與行銷,突破了英特爾障礙。尤其是在英特爾本身晶片生產效率與技術推展不順下,超微與台積電的結合就更凸顯出這種分工模式的優勢,如今英特爾不得不在現實的環境下低頭,明年首季宣布委外給台積電代工晶片的可能性幾乎是百分之百了,看來台積電明年將又有肥單入袋。
調整發展方向 英特爾或將雄風再起
但無論超微或是輝達,要取代英特爾也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首先,英特爾一年超過700億美元的營收,是台積電的兩倍之多,無論超微或輝達都難以相抗衡,代表英特爾仍有充足的資金可以進行研發與投資。
此外,無論是輝達合併安謀,或是超微合併賽靈思,都需要經過各國市場監管部門的同意。先前高通以380億美元合併恩智浦,最終雖然通過了歐盟等多個國家的同意,但最後仍卡在中國不同意下而破局。一般預料,美中交惡下,這兩個大合併案要通過中國這一關的機率也不大。
再來,英特爾近年來也積極進入AI和5G晶片市場,準備放棄過去驕傲的市占第一思維,改以全方位晶片發展方向,這將直接攻入輝達與安謀結合的大本營,也讓超微想包辦所有晶片市場的美夢更難以達成。
無論如何,只要等待英特爾七奈米良率調整好,其性能將不輸台積電五奈米,英特爾雄風再起也非難事,台積電的代工也許只是英特爾一時的權宜之計,全球晶片市場的霸主爭奪戰還有得瞧,只不過台積電仍然是其中左右大局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