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小喬 發達集團代表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3-21 22:22
國企做空人民幣瘋狂套利 資金逃離引爆升值?
【大紀元3月20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近日,中美兩國的匯率之爭已如箭在弦上,而大陸國內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因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部份竟反向操作,做空人民幣,瘋狂套取外匯利差,成為企業因應人民幣匯率變局的特殊現象。
在美國連續施加壓力的情況下,3月15-17日,人民幣NDF市場(全稱為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市場,Non- Deliverable Forward)連續三天走低。
《21世紀經濟報導》援引社科院世經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的分析指出,一部份國內企業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情況下,在國內借入外匯貸款,換成人民幣套利﹔同時,這些企業為了規避人民幣意外貶值帶來的風險,而在NDF市場上賣出一筆人民幣對美元遠期外匯合約。
“現在還沒有辦法衡量這種交易的力量有多大,但肯定是NDF市場上一股做空的力量。”3月18日,張明對媒體表示。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估計,NDF市場日均交易量在30至50億美元之間。最近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捲土重來,導致離岸人民幣NDF市場交易量激增。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駐香港的外匯交易主管傑 拉德‧卡茨(Gerrard Katz)稱,在渣打銀行,人民幣兌美元遠期的交易量在過去6個月中翻了一番。目前對沖基金的表現尤其活躍。
張明介紹,他發現有企業在香港NDF市場做空人民幣匯率,目的是用來對沖匯率風險,從而更好地套取本外幣貸款利差。“在香港NDF市場做空人民幣匯率的,並非境外機構投資者,而是中國大陸企業,尤其是中國大陸的國有企業。”
在具體操作方式上,由於目前中國國內人民幣貸款利率顯著高於美元貸款利率,一些國有企業便向商業銀行借入美元貸款,隨後將美元兌換為人民幣後,再用於國 內投資或流動性業務。通過這種操作,國有企業就能夠以更低利率借入人民幣,從而套取本外幣貸款利差。
不過,這種套利方式會使得國有企業資產負債表上增加一筆外幣負債,從而使得國有企業承擔 外幣升值風險。為了對沖外幣升值風險,國有企業便可以到香港NDF市場,賣出一筆人民幣對美元遠期外匯合約,其期限與美元貸款期限相同。通過上述遠期外匯 交易,企業得以成功鎖定未來用人民幣換成美元、從而還本付息的匯率風險。
簡言之,這種借入美元貸款換成人民幣使用,同時在離岸人民幣 市場賣出人民幣遠期合約的操作手法,能夠幫助國有企業在不承擔實質性匯率風險的前提下,套取國內本外幣貸款之間的利差。
盡管央行對於外匯貸款有外幣貸款不能結匯及用於境內支付的規定,也不乏企業曲逕通幽。專家警告,一旦香港NDF市場上做空人民幣的一方退出交易,那麽 NDF市場上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將變得更加強烈。
美國之音引述中國問題專家章家敦(Gordon Chang)表示,“假如採取措施、小幅調整的話,那些炒貨幣的人馬上就明白,還會有進一步的調整,然後就會有大量的資金涌入中國,結果將造成中國的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進一 步升溫;假如一次性調整人民幣匯率的話,那麽,中國的出口、進而整個經濟一下子就會垮掉;所以,中國現在在這個問題上的處境可謂進退兩難。”
中共商務部等部會對江蘇、廣東等地企業展開人民幣的壓力測試,報導指出,一旦人民幣升值百分之三,將有一大批企業倒閉,這也充分顯示,人民幣升值不只是大陸必須面對國際問題,也是國內的政治問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