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an隆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8-16 08:36
一帶一路,兩岸開路」的可行策略
2015年08月16日 04:10 主筆室
《旺報》第六屆「兩岸和平創富論壇」於日前舉行,今年主題為「一帶一路、兩岸開路、自貿區先行先試」,負責實際規劃「一帶一路」的大陸國務院發改委西部司巡視員歐曉理表示,「一帶一路」將會是大陸長期且影響深遠的國家級戰略政策,建議台商可以在建設基礎設施上共同合作,發揮台商優勢,助推陸企走出去,進而成為「一帶一路,兩岸開路」。
「一帶一路,兩岸開路」的說法,顯示大陸有意以「一帶一路」作為兩岸產業合作的新載體,開創兩岸共同拓展海外市場的新模式。對台灣而言,由於兩岸目前的產業分工與供應鏈關係,原本就與大陸的出口拓展密切連結,台灣未來如何配合「一帶一路」的政策,運用自身優勢,開創兩岸產業合作的新機會,將是決定台灣能否從大陸「一帶一路」戰略中「趨利避害」的關鍵。
整體以觀,一帶一路是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新型大國外交政策的體現,也是大陸對外經貿全球佈局的大戰略。該戰略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與加強沿線各國緊密夥伴關係,以沿線城市作支撐、經貿園區為平台,打造「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等六大經濟走廊,在在可見大陸政府當局藉由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暢通和資金融通等合作,佈建全球經貿網路。
特別是目前中國已對外簽署14個自貿協定,目前正與海灣合作委員會(GCC)、巴基斯坦、斯理蘭卡和挪威談判自貿協定,並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關係》(RCEP)協定,也完成與印度的區域貿易安排聯合研究,未來更將與沿線國家共建自由貿易區,往後勢必形成比美國所推動TPP更大範圍的經濟版圖。
擴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其實已成為大陸彌補對美日歐等國輸出遲緩的重要策略。尤其今年上半年大陸整出口只增長0.9%,但對東盟、印度、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分別增長9.5%、10.7%和12.9%,而對孟加拉國、巴基斯坦、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和埃及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均超過17%,顯見「一帶一路」對大陸拓展新興市場的重要性。展望未來,預計至2023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金額佔外貿總值的比重,將由目前的四分之一,逐步上升至三分之一左右。
另外,中國將逐步擴大採行「走出去」的戰略。目前一帶一路國家占中國大陸對外投資的比重只有13%,預計未來十年內,該比重將提升至30%,更顯示其深耕市場的企圖心。
對台灣而言,儘管近年來大陸各產業供應鏈的崛起,開始造成與台灣產品的競爭,但是正如歐曉理所言,台灣的經濟實力、成熟嚴謹的經營網路與廣泛的人脈關係,將能幫助陸企一起走出去。台灣的確應該思考兩岸如何藉由「一帶一路」的產業合作,創造「兩岸合作、共同創造、全球銷售」的新模式。上述可行的策略,我們認為至少應包括下列三方面:
第一,一帶一路將促進大陸傳統產業生產基地的移轉,也將加強與沿線國家在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合作,對此兩岸應探討全球佈局的聯手策略,尋求共同在沿線國家地區設置海外經貿合作區,將兩岸供應鏈的合作關係拓展至新市場。
第二,跨境電子商務不但是中國大陸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重要平台,也是大陸推動六大經濟走廊的重要憑藉,而一帶一路將為跨境電商提供廣大市場。對此,兩岸可藉由平台業者的合作,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改革試點,共同拓展海外市場。
第三,由於「一帶一路」相關的基礎建設未來將結合物聯網與智慧城市、智慧電網、智慧運輸、智慧家庭等概念,對此兩岸可選擇雙方特定城市作為物聯網、智慧城市試驗與示範應用,探索智慧醫療照護、環保生態、智慧電網和智慧交通等新形態服務模式,形成解決方案,進一步共同拓展全球市場。
總之,台灣參與「一帶一路」和亞投行,是兩岸經濟合作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相互接軌的重要實踐。兩岸能否透過實質意義的合作關係,創造「一帶一路,兩岸開路」的實質利益,將決定大家對兩岸關係紅利的評價。對此,兩岸當局除了應務實地針對兩岸未來如何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方案和路線圖,誠摯進行溝通之外,對於一帶一路可能導致兩岸產業在全球市場上的相互較勁,及可能的技術和人才的惡性競爭,更需要雙方開誠佈公坦然面對,盡力尋求合理的解決途徑。(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