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6-04-16 08:58
三步驟 聰明檢視多重收益基金
三步驟 聰明檢視多重收益基金
2016-04-15 17:46:16 今周刊 撰文/今周刊歐陽善玲
微利時代下,基金公司積極推出多重資產收益型產品,透過豐富多元的投資組合,提高基金固定收益水準。但挑選這類型產品,必須掌握兩個關鍵,一是穩、二是高。
沒有任何一類資產,可以一直引領風騷;尤其去年底,美國啟動升息循環至今,金融市場波動劇烈,若重押單一資產,很容易不是大賺、就是大賠。」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經理人邁可.施厚德(Michael Schoenhaut),為今年來最夯的多元資產基金下了一個注解,讓人一眼就看懂這類基金的主要訴求。
不論基金名稱是「多重收益」、「多元入息」,或將前後兩字重組、對調,重點都在如何透過各類型風險性資產,有效掌握收益來源。也就是要評估這類基金是否值得投資,第一步,可先問自己理財的目的為何;若希望每年有一筆固定收益進帳,可能是五%或八%不等的報酬,所投入本金,至少放3年以上不急著拿回來,甚至不在意短期績效,那麼就可進一步了解這類型產品。
「你可以把它看成固定收益型產品、及平衡型基金的延伸。」新加坡大華銀投顧副總經理鄧盛銘指出,過去幾年,市場上反應不錯的固定收益型商品,隨著各國央行陸續降息,甚至祭出負利率政策,配息型基金面臨很大考驗,甚至可說操作起來相當痛苦。
最明顯的例子,是先前風靡市場的高收益債券基金,在油價下跌、全球經濟成長持續放緩下,公司違約疑慮大幅升高。表面上,這類型基金殖利率好像不錯,但因債券價格下滑,連帶拖累基金淨值表現。這樣一來,投資人等於冒著賠本風險去賺殖利率,對基金公司來說,早晚都會出問題。
在此情況下,放寬基金的布局範圍,讓息收來源不只債券,還有股票、房地產,甚至其他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就像是過去的平衡型基金,但投資標的內容更廣泛;也就是透過豐富、多元的資產架構,提高基金固定收益水準。「因此,挑選這類型產品的關鍵字,一是穩、二是高。」鄧盛銘說。
第一步 》檢視長期基金總報酬率
他解釋,穩的意思是配息水準穩定,不能今年高、明年低,或每年波動太大;高的部分,則指基金的總報酬率。「簡單講,基金報酬率來源有二,一是來自投資標的所配的息,另一是市場資本利得。投資人每年拿到的息,與總報酬率表現有關,若不想把本金當作配息管道,配息後基金淨值就下滑,那麼基金整體長期績效如何,經理人過去操盤水準,就得仔細觀察。」
目前市面上就有不少主打多元配息的基金,年收益率少則2%,高則接近10%,讓市場上其他產品相形失色。但根據晨星基金評比資料顯示,這些基金的「總報酬率」數字並不好看。過去一年配息近一成的基金,其實總報酬率還不到3%;而殖利率超過6%的產品,近一年基金報酬率是負數,幾乎都是拿投資人的本金來配息。
鄧盛銘認為,投資人要確保配息穩定,配息後基金淨值也不會立刻下滑,最保險作法還是要先拆解基金的息收來源,釐清哪些收益是固定的,哪些是變動的。「投資人可到基金公司網站下載月報,裡面會詳細列出目前基金主要持股,一般來說若債券投資比重較高,代表配息會相對穩定;反之股市比重較高,配息變化幅度也較大。」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