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對「拍賣」的印象是,拍賣會主持人對群眾高聲吆喝,參與競標者高舉號碼板,比誰喊價高。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初,美國各州則陷入另一重類型的拍賣,爭購的不是藝術品、紀念品或牲畜,而是救命用的呼吸器,以及口罩等個人防護裝備(PPE)。
當時的混亂場面令官員備感挫折。紐約州州長郭謨(Andrew Cuomo)3月底在疫情簡報會上就感嘆:「現在的情況是,某某公司來電說:『嘿,加州剛才出價超過你們了。』這好比上eBay網站,與其他50個州競標一台呼吸器。出價愈來愈高,因為加利福尼亞州出價、伊利諾州出價,佛羅里達州出價,紐約州出價,加州又再出價。基本上我們就是這麼做的。我的意思是,真沒效率。 」
以拍賣理論研究贏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米格羅姆(Paul Milgrom)與威爾森(Robert Wilson),也呼應郭謨的看法,認為當時情況大有改善空間,並從拍賣設計的角度,提供如何改善防疫物資分配的建議。

米格羅姆在史丹福大學安排的記者會上說:「各州互相競爭,只是把價格喊得愈來愈高,這不會產生更多呼吸器,只會使醫療體系更緊繃。」他表示,醫療體系緊繃凸顯出,需要一套構思周全的系統。
米格羅姆與威爾森發展出的理論架構主要聚焦於複雜的拍賣,像是拍賣無線頻譜或電力。在這些拍賣場景,由某一實體,在某些情況下,保有多重執照或取得互補品(complementary goods)的權利,是符合公眾利益的;但在其他情況下,恐怕就不是如此,可能導致重要資源遭到壟斷。
這與eBay網站上買家競標單一物品,是截然不同的拍賣。
就呼吸器和個人防護裝備而言,只因某一家醫院願意支付高於全國其他醫院的出價,就讓一家醫院把所有的抗疫物資全部買走,顯然並不符合公眾的最佳利益。
那麼,該怎麼做才好呢?
威爾森表示,有一種解決辦法可解決郭謨描述的問題,就是建立一套系統,藉此「讓政府根據預估需求量來分配資源」。他指出,這可取決於「可能入院的病患人數」。他表示,這只是「初步的配置」。
接下來,市場即可發揮助益,「讓各家醫院彼此交易個人防護裝備,以改善效率」。換句話說,甲醫院若是對口罩的需求甚於呼吸器,可和需要更多呼吸器甚於口罩的乙醫院交易。
再更進一步,威爾森說,這些交易的「交易媒介」也可以是某種「人為通貨」( artificial currency),只能供醫院用來向彼此採購防護裝備和器材。
米格羅姆補充說:「這種人為通貨是我們加進去的東西,為的是確定拍賣不只是讓最富有的人取得全部資源。這是為促進資源在各參與方之間做有效率的配置,同時在公平議題上仍有一定程度的掌控。」
米爾格羅姆說:「市場規則的確重要,尤其是在危機時期。我們設計市場時要做的事之一,是設法把系統的所有面向都考慮進去,包括競爭、分配、解決複雜難題等,然後確定我們準備就緒的系統能勝任那項任務。」
兩位經濟學家最近還關注另一個問題:如何加快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5G)的部署。布建高速無線網路面臨的一大障礙,是想出一套辦法,重新分配目前無法使用的有限無線頻譜。
威爾森說:「我們透過拍賣得到的,是人們願意接受的補償。他們互相競爭,使價格保持合理,也讓我們能做到比政治進度快很多的過渡期,而且有效率地完成。」
前往看盤系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