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an隆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5-10-24 10:51
社宅主張大不同 產學各擁立場
2015-10-24記者徐義平/專題報導
房價高漲,民怨直升,社會住宅議題再度成為這次總統大選熱門政見之一,也引發業界與學界多方激辯,其中房仲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直接槓上有「空頭總司令」之稱的政大教授張金鶚,而與張有師徒情誼的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也跟師父有著不同見解。
●張金鶚︰社宅難解高房價 先逼空餘屋入市
投資客炒作造成房價飆漲才是台灣住宅政策面臨最大的問題,但解決住宅問題不能單靠興建社會住宅,也要有效利用空餘屋資源,落實房市資源管理;尤其是制定租屋相關法規,不要讓租屋市場變成黑市,再搭配租稅手段,提高持有稅,逼出空餘屋進入租屋市場,才能壓低房價及房租。
興建社會住宅需要取得土地,且土地取得成本昂貴,加上委託民間興建常導致弊案叢生,興建出來的社會住宅是否能全數提供給真正弱勢,而非僅有部分照顧弱勢;若租金訂定又太高,真正弱勢租不起,難免會淪為「蚊子社會宅」。目前北市府捷運聯開宅改採出租後,便遇上類似問題。
至於行政院積極推動的「青年生活住宅」政策,這類型政策是以年輕人為優先考量,並非考量真正弱勢,且規劃設計是否有把通用設計放入計畫內,也令人存疑?
●李同榮︰張的主張行不通 空總地先蓋社宅
非常不認同張金鶚的主張,他在擔任台北市副市長任內推動的租屋平台,兩年內僅有個位數媒合,其中第一件還是他自己名下的房屋。
就算依他主張,空餘屋有效釋出,也非真正弱勢族群租得起,唯有廣建「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每月每坪租金設定六百到八百元,長期推動下去就有助於抑制房價;且不夠精華地區還不要蓋社會住宅,我點名台北市仁愛路的空總土地一定要蓋社會住宅。
除興建社會住宅外,還要有效運用民間資金設定年限並保障投資者的投資報酬率,才能一次解決社會住宅的根本問題,並搭配大量租屋存量供應,促使小坪數住宅的租金降低或求售,自然就可壓抑房價。
●花敬群︰公有地無償撥地 才有機會成功
目前住宅政策還停留在兩年前的賣斷式觀念,這是錯的;得同步興建社會住宅,並將空餘屋轉換到租屋市場,成立租屋專法來管理,多管齊下才能解決台灣長久以來的住宅問題。
從南韓推動公共住宅的經驗來看,中央政府在推動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現在國產署所謂的土地無償撥用,「名為無償、實為有償」,得具體落實無償撥用、租用、借用的制度,同時中央也會提供十到十五%的營建經費資助,讓地方政府財政壓力減少,讓地方政府的土地、財務等議題優先獲得處理,地方政府才能安心規劃和推動社宅。
興建社會住宅最大的困難在於土地資源,必須要能真正無償,並敲定有法規依據的營運制度,採長期營運模式,並運用公權力進入管理,才能有效延續社會住宅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