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1-22 08:42
生技業 成長動能看升
2016-01-22 工商時報蔡淑芬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1-22/250/A41A00_P_01_01.JPG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研究員巫文玲(左起)、勤業眾信生技醫療產業負責人虞成全會計師、彥臣生技藥品公司董事長黃中洋、勤業眾信總裁郭政弘、健永生技公司總經理何志煌。圖/業者提供
總統大選甫落幕,新政府即將啟動生技政策大盤點,包括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全民健康保險法等。未來生技產業前景光明、中長線動能看升。
勤業眾信20日舉辦「新藥技術入股暨植物醫療保健品發展商機」研討會,勤業眾信生技醫療產業負責人虞成全會計師指出,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的發布,為台灣新藥開發廠商提供了許多優惠利多。
勤業眾信總裁郭政弘致詞時提到,2015年經濟不景氣導致全球政府嚴格管控醫療支出的成長,撙節措施紛紛出籠,因此生技、製藥及醫材三大產業的市場成長率降到谷底。但隨著新興國家經濟力提升、醫藥支出可望增加,加上高齡化社會需求和慢性疾病增加,未來全球生醫產業仍有成長動能。
過去在「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中,針對技術投資人員及高階專業人員的技術作價入股,訂定延緩課稅規定。虞成全說,技術投資人及高階專業人員取得生技新藥公司發放之「技術股」或「認股權憑證」時,得以免計入當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稅,意即,技術作價的課稅時點,可延緩到「股份轉讓」時。
不過,過去有技術股東選擇延緩課稅,在股份轉讓課稅時卻發現,稅負竟比當初預期的高出許多。虞成全解釋,由於個人綜合所得稅率為5%~45%,緩課所得實現的計算基礎,是依據股票轉讓的「時價」,而不是技術股東出資當時所抵繳的股款。因此,技術股東雖享有延緩課稅,若按「股票實際轉讓價格」申報課徵所得稅,當股價漲得越高,未來股票轉讓所衍生的個人所得稅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