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8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9-15 09:13

台商鮭魚返鄉今年來銳減逾80% 重振旗鼓靠中美冷戰

台灣因為美中關係日益惡化而身處暴風圈,因有許多台商在中國大陸設廠,為美國公司製造產品;緊張關係促使台商將部分生產業務移回國內,把錢匯回台灣。台灣政府提供的稅務優惠和其他誘因也有助「台商鮭魚返鄉」,而這些投資緩和了疫情對台灣的衝擊。
經濟部長王美花上周三(9日)說,自2019年1月以來,台商回台投資金額超過台幣1.1兆元,科技業者包括群創光電、智邦科技和廣達電腦都在台灣蓋新廠。

她告訴美國商會和工商協進會成員,電動車相關供應鏈,包括特斯拉的供應商,也回台增加投資,大讚政府政策獲致甜美果實。

台商動態和美商形成對比,後者還沒有回應美國總統川普對於回流的呼籲。然而,對中國的不信任升高,導致美國企業將供應鏈轉移到其他國家。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說,決定台商投資方向的是上游公司,總體趨勢是布建較少仰賴中國的第二軌供應鏈。範例之一是啟碁科技,該公司在客戶要求分散製造後,6月宣布加碼投資台灣55億元。

這剛好趕上總統蔡英文去年1月提出鼓勵台商回流的三年計畫。但該政策在初期大放異彩後,今年投資規模急凍,部分原因可能是疫情。

根據投資台灣事務所的統計資料,截至2020年9月10日,透過「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回台投資的核准總金額達7865億元台幣。今年前8個月累計金額僅台幣816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85.4%。

不過,在中美緊張關係持續和台灣在科技產業鏈完整優勢的加持下,疫情趨緩後,台商回台投資力道可重現升勢。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雨田表示,如果川普連任成功,「美國持續與中國敵對的機率較大,對台商來說會有較大動力回流投資台灣。」

與台商回流攸關的民間投資項,中華經濟研究院預估今年將僅成長0.25%,不過2021年料將成長4.47%,並估台灣經濟成長可達2.33%。

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協理湯偉民稱,台灣因為科技產業鏈完整,台灣因為科技產業鏈完整,像台積電之類的大公司和其他產業中的隱形冠軍,都足以支撐台灣在未來的區域供應鏈地位,對吸引外來投資是有利因素。

他說:「全球經濟復甦起來,台商回流速度加快, 就算不是台商進來,也會有FDI進來。」

李淳則說,疫情使今年數據出現扭曲,明年將更能確實衡量台商回流情況。他並指出,台商回流的產業有所轉變,去年占大宗的是資訊和通訊科技業,如今複合材料、汽車零件和部件都有升高之勢。

李淳並補充表示,促使台商回流的另一原因是,「歐洲企業現在也開始跟進美企,建議供應商多元化布局,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出中國。中國的生產成本增加是一個問題,那裡還有與政治不確定引發的成本,包括中歐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就轉移基地而言,台灣相對亞洲其它地區的優勢是相對完整的本土供應網絡和熟練的勞工。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