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an隆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10-07 07:12
開發金找新引擎 壽險是首選
2015年10月07日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5-10-07/clipping/656/a02a00_t_02_02.jpg
開發金控未來併購策略方向開發金總經理楊文鈞6日在法說會表示,併購瞄準壽險與銀行雙引擎,海外市場則由證券主導。圖/洪錫龍
開發金控總經理楊文鈞昨(6)日在法說會中談及併購指出,若以以財務槓桿和長期資金運用為考量,壽險相較之下更是開發的強項,未來在國內將以壽險、銀行為主要考量標的,海外市場則將由證券主導。
由於開發金控旗下尚無壽險,至於可能的併購對象,楊文鈞坦言,和中壽因相互持股且業務上已有密切合作,至於銀行則須考量互補性重於分行數。
開發金控財務槓桿在合併凱基銀行後,已經從2.9倍提高至5.5倍,但仍遠低於其他金控同業14.5倍的水準,近年來透過併購將低槓桿的直接投資業務轉移到高槓桿的商銀業務,截至今年上半年為止,工銀、證券、商銀等三家子公司占開發金資本比重分別達36%、34%、30%,和2012年底的64%、27%、9%相較,已大幅改變。
楊文鈞表示,從四年前第一場法人說明會開始,就不斷強調提高股東權益報酬率是開發金控未來主要策略目標,至今也從未改變,而要達成該項目標,關鍵就是有效運用資本,併購是其中一個重要手段。
但他強調,在談併購時,要考慮溢價對股東權益的影響,目前透過工銀轉型把資本轉為資產則因有時間落差(投資出售時間差),也可能損及股東權益,開發金不斷在兩者間權衡考量,最終目標就是提高股東權益報酬率。
昨天現場法人最關心併購壽險、銀行或證券對開發金的效益,楊文鈞表示,若以槓桿來看,壽險槓桿最高且資金持有最長,銀行則可有穩定的手續費收入,但若一定要比較,壽險公司最符合開發的強項,且金控如果有雙引擎,會更能優化資產。
他指出,目前和中壽僅以相互持股方式有業務合作,且合作相當愉快,未來是否有進一步發展,須視市場狀況以及主管機關是否支持而定。
楊文鈞表示,整體來說,開發金控若成為有壽險、銀行雙引擎的金控公司,將有利資產活化和提高股東權益報酬率,但現階段仍以整併子公司業務和跨業合作為重點。
尤其是金管會要求工銀直投部位須在五年內從600億元降至300億元,預計今年開發工銀因處分海外資產2億美元以及發展私募股權基金等業務,將有百億現金入帳,不用五年就能達成金管會的要求,也將持續尋求其他活化資產的方式。(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