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6-06-14 13:29
趙武靈王古城遺跡上 鄉民的「致富經」
趙武靈王古城遺跡上 鄉民的「致富經」
2016-06-14 13:18:30 聯合報 記者郭玫君
站在陰山制高點向下俯瞰,趙武靈王時期建造的土城子古城,雖經時代變遷,但仍可領略其曾高大巍峨的城牆印記。
這座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卓資縣的古城,是與趙長城同時所築的障城,為軍政合一之邊陲重鎮。其明代為官山衛城址,清代時城址廢棄,之後漸變為村莊至今。
中新網報導,過去一年中,當地官方不僅成功「復原」了古城,修建古城瞭望台,在古色古香的牆壁上詳細介紹古城歷史、史話等相關知識,還提出借助古城品牌發展「農家樂」旅遊,讓世居在此的村民找到了致富的「金鑰匙」
65歲的任文忠,一度以務農為生,但現在他有了新身份:農家樂負責人。除了古城的歷史印記外,也得益於其世代居住的「稀有宅院」:窯洞。
任文忠表示,清末民初其曾祖父來到此地,在該古城城牆挖下9間居住窯洞,如今傳統的民居有了新用途,「進窯脫鞋上炕,吃飯喝酒」成為遊客的休閒方式之一。
「今年4月份開業後,一批批從內蒙古周邊趕來的遊客,不僅喜歡窯洞內冬暖夏涼的舒適,還特別提出要在窯洞內居住。」任文忠說,為做好服務,他全家上陣,開業2個月來就有盈餘,比種地好多了。
另一位投入農家樂旅遊的張利民說,為適應當前遊客的各種需求,他不僅打出古城歷史和民居窯洞品牌,還在小院內設置了卡拉OK,供遊客娛樂。
「為滿足需求,還透過電信部門為遊客提供無線上網服務。」張利民表示,在農家小院的基礎上,他還要打造採摘、登山等其它項目,真正讓趙武靈王古城遺跡煥發出現代化的光彩。
卓資縣縣委書記王曉軍表示,該古城在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後,當地旅遊產業乘勢而上,目前卓資縣已成功申報全國美麗鄉村。發展農家樂旅遊的模式,也是為農村「引鳳求鸞」,爭取企業投資,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土城子村傳統民居窯洞,如今成為遊客觀景體驗的去處。(取自中新網)
土城子村民建農家院發展鄉村旅遊。(取自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