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6-06-14 15:18
台股吸金冠亞洲
台股吸金冠亞洲
2016-06-14經濟日報 記者張晟豪/台北報導
上周新興亞洲股市進入連續第三周全面買超,其中台灣股市吸金力道強勁,在三個交易日獲外資大幅買超,與南韓股市分居單周外資買超冠、亞軍。
觀察上周亞洲主要股市買賣超情形,外資買超台股金額10.6億美元,超過第二名南韓股市的8.5億美元,印度股市則以2.1億美元名列第三;在外資買盤加持下,台股上周上漲1.5%,南韓股市則上漲1.6%。
摩根台灣金磚基金經理人葉鴻儒表示,台股是亞股中最能受惠成熟國家景氣復甦的市場,加上匯市相對於其他亞洲國家穩定,今年深受外資青睞。
不過,也因為台股短線漲幅已大,且國際市場近期變數多,未來外資對於台股的資金動向需持續觀察,預期買超動作將漸趨謹慎。永豐中小基金經理人李盈儀認為,短線雖然有英國脫歐疑慮,脫歐派民調超越留歐派,使得歐美股市下挫,台股在連假過後第一個交易日也跟著大跌,但考量全球資金寬鬆,台股殖利率具吸引力,預期指數區間整理,個股表現仍有空間。
南韓股市部分,安聯目標多元入息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因為市場預期美國6月升息的機率降低,且南韓央行上周宣布降息,基準利率調降至1.25%的歷史低點,政策刺激有助於提升市場信心,因此吸引資金流入。
中國信託亞太多元入息平衡基金經理人劉哲維分析,南韓央行這次意外出手,主要是基於美國6月應該不會升息,因此讓資金外流的風險下降,讓南韓央行有較大的空間採取寬鬆措施刺激經濟。保德信多元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指出,若經濟持續不振,不排除南韓將採取進一步的寬鬆政策,已經連續五周淨流入的印度股市,許家豪表示印度經濟成長動能仍佳,降雨情形可解決乾旱問題,目前通膨在穩定區間,有利央行未來進一步寬鬆,同時今年有機會通過全國商品與服務稅法案,透過消費產業發展帶動經濟的下一波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