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海關總署昨(7)日公布4月進出口增速雙雙維持高位並優於預期,進口增長43.1%,創2011年2月以來十年新高。顯示大陸內外需動能在增強,外貿有望在高景氣區間運行,對第2季經濟形成重要支撐。專家對後續走勢表示樂觀,高景氣的外貿將對中國經濟產生支柱作用。
路透援引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由於美國疫情得到控制及全球疫苗接種加快,中國貿易夥伴經濟復甦明顯,導致外需增加;同時印度和東南亞等國因疫情加重,這些原本是中國出口替代者和競爭者,無形中也為中國的出口企業提供更多機會,並帶動出口產業鏈相關企業。
海關總署統計,4月出口金額達2639.2億美元,年增32.3%,較3月增加1.7個百分點,遠遠超過預期,比2019年同期增長36.3%。
4月進口金額達2210.7億美元,年增43.1%,較3月增加5個百分點,創2011年2月以來新高,比2019年同期增長22.5%。
界面新聞報導,針對進口的超強表現,專家歸因三大因素。首先是經濟繼續處於穩定恢復狀態,包括工業增加值、社會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明顯。
其次,4月主要進口大宗商品銅、原油等價格普漲,挹注進口金額增長。此外去年同期的低基數也有影響。
累計今年前四月,進出口總值1.79兆美元,年增38.2%,比2019年同期增長27.4%。前四月累計貿易順差1579.1億美元,增加174%。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從去年6月起外貿進出口已連續11個月實現正增長,與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前四月進出口增幅高達21.8%,穩外貿政策措施有力有效。
今年前四月累計對東協、歐盟和美國等主要交易夥伴進出口均增長。其中,東協為第一大貿易夥伴,對東協貿易總值達人民幣1.72兆元,增長27.6%,占外貿總值的14.8%。歐盟為第二大貿易夥伴,貿易增長32.1%;美國為第三大貿易夥伴,中美貿易增長50.3%。
路透報導,保銀資本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直言,「中國的出口增長再次令人驚訝」。他預計,中國出口增長將在今年下半年之前保持強勁,出口將是今年中國增長的關鍵支柱,也有助於人民幣在新興市場貨幣中表現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