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小喬 發達集團代表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10-05 07:10
外電﹕中國稀土控制地位 美國拱手讓出
(大紀元記者施明編譯)今年四十三歲的白寶生(音,Bai Baosheng)是一家中國工廠的高級經理,他的工廠生產出售成袋的礦粉。礦粉含金屬元素釹(neodymium)。在美國空軍噴射戰鬥機在阿富汗投擲的炸彈上,釹是導引炸彈側翼的微型磁鐵的重要元素。白寶生說:「現在是賣方市場。」
《彭博新聞》報導,中國現在統領釹及其它十六種元素的稀土市場,這對全球貿易爭端、美國工作流失及國家安全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通過對幾十位美國工業界的執行長、國會領頭人和政策專家的訪問,認為美國出讓對稀土價格及其供應的控制權,就是交出了對這些現代武器的構建元素進行控制的主要經濟競爭力。中國在七月份對下半年的稀土出口量減少了72%,使得有些元素的價格上翻了六倍。
美國軍方官員直到現在才開始清查美軍裝備在哪些地方需要使用這些重要元素,包括消除波音(Boeing)直升機葉片震動聲的裝置、美國雷神公司﹙RaytheonCompany﹚導彈、及通用動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 Corp.﹚坦克上標射槍的引導裝置。
警示跡象
彼得‧萊特納(Peter Leitner)從1986年到2007年一直擔任美國國防部貿易戰略高級顧問,萊特納說:「五角大樓一直忽視這一點。有太多的早期警示標明,中共會把其對這些稀土物質的槓桿作用當作一種武器。」
新因素
美國國會稽核處——政府問責辦公室﹙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簡稱GAO ﹚,在四月份警告,由於國內稀土供應匱乏,這將成為軍隊的弱點。眾議院軍事委員會(Armed Services Committee)將在十月份舉行聽證,同月,五角大樓要提交關於未來如何保證這類金屬供給的報告。
儘管有兩個稀土工程項目計劃到2012年底投入生產,一個由加州的莫利礦業公司(MolycorpMinerals)擁有,另一家由澳洲稀土礦商利納斯公司﹙LynasCorp﹚所有,但GAO說可能要15年來重建美國製造供應鏈。GAO還說,中國實際上從稀土中提煉所有金屬。據澳大利亞珀斯﹙Perth﹚的工業礦業公司(Industrial Minerals Co.)主任大德力‧金斯諾斯(Dudley Kingsnorth﹚說,油電混合車和風輪機都需要這些元素,這就是為甚麼即使有新礦,到2014年依然會供不應求的原因。
開採昂貴
稀土金屬是化學性質相似的一些元素,如釔和鏑。美國地理勘查(U.S. Geological Survey)報告指出,中國佔世界稀土儲備量的最大部份,大約36%,美國其次,佔13%。儘管這些元素(在美國)並不稀有,但它們的密度很少達到足以創利的程度,對西方產家而言,提煉成本昂貴,而且經常混有放射性元素。
據GAO報告,中國去年生產了十二萬噸稀土,也就是佔世界供給量十二萬四千噸的97%。金斯諾斯說,這些稀土一半來自包頭。這些天然元素有多種用途。釹被許多中國公司所利用,包括出售磁鐵給美國國防合約供應商的中國公司。
出口配額
GAO說,中國對海外買家的稀土出口配額及徵稅達到25%,從而導致價格提升。比如通用動力公司的M1A2型阿布拉姆斯﹙Abrams﹚坦克上的導航系統所需的釤,根據英國的研究公司Metal Pages Ltd的資料,1千克釤粉在六月份僅4.5美元,而到九月初,就跳到34美元。
美國和歐盟認為,中國對一系列原材料的限制,是通過利用在中國境內購買這些材料相對便宜,來吸引高薪製造業工作的策略的一部份。華盛頓律師所Stewart & Stewart的共同管理人斯圖爾特(Terence Stewart)說,出口稅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因為中國在2001加入世貿時,曾承諾只對84類產品徵收出口稅,但到2010年,中國對329類產品徵收出口稅。
去年,美國和歐盟向世界貿易組織遞交了投訴書,指控中國對包括礬土和焦炭在內的原材料的控制。
謝藍茲(Joe Schrantz)是紐約州東歐羅拉(East Aurora)Moog Inc.公司的團體供應鏈的經理,謝藍茲說,現在得等十個星期長才能收到釹磁鐵,是以前等待時間的兩倍。他說他們公司每年買進成千上萬的磁鐵來製造電動機,用在汽車、卡車、及包括美國雷聲公司生產的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AMRAAM)和波音公司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s)等武器上。
價格上漲
釹價格上漲也迫使磁鐵價格上漲,通常一件磁鐵在2到30美元之間。謝藍茲說,這對利潤有顯著影響,而且供應商說價格將持續上漲。
釹是銀色金屬,是底特律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 Co. 簡稱 GM)和日本的住友特殊金屬公司(Sumitomo Special Metals Co.)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獨立研發的一種磁鐵合金中的重要元素。這種磁鐵現在用在上億的立體音響、電腦磁盤驅動器和電動機上。
稀土庫存
一種選擇就是庫存這種金屬合金。自1994年,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Pentagon﹚已經額外售出70億美元的原材料。
另一種選擇是對美國製造業提供政府資助。美國眾議院於九月二十八日通過了賓州民主黨議員凱茜.德坎佩爾(Kathy Dahlkemper)的提案。該提案將在美國能源部設立一個研究發展項目,以幫助美國稀土製造商,比如莫利礦業公司(MolycorpMinerals),對它們提供包括貸款保證等各種方式的幫助。這一議案在眾議院以325對98票通過,要想成為法案,還得在參議院提出並通過,再經過總統簽字。
莫利礦業計劃到2012年後半年,每年開採2萬噸稀土,但它還沒有能力把原材料提煉成金屬。
1986年,中國科學院﹙ChineseAcademyofSciences﹚的一位電子工程師朱衛衡(音,Zhu Weiheng)給中共官員寫了一份報告,建議他們對稀土礦物的出口進行控制,因為稀土在製造業方面具極高價值。朱曾在麻州劍橋的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就讀,在1965設計了中國的第一顆衛星東方紅的引擎。後來文化大革命的部份時光,他是在間諜嫌疑的身份下度過的。
真革命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朱就在測試釹、鐵、硼合金樣本,這種合金後來被GM和住友的工程師們完善。91歲的朱說,中國的另兩所研究機構也研發出了這種合金,朱說:「那是真正的革命。」
1990年,中科院的科技副主任張虹(音,Zhang Hong)參觀了GM在印地安那州的分部麥格昆磁﹙Magnequench﹚,麥格昆磁利用一種轉輪來把熔化的合金淬煉成片狀,然後製成磁鐵。五年以後,中國的一個包括當時國有的三環新材料(San Huan New Materials)和高科公司(Hightech Inc.)的集團,協議購買了麥格昆磁。
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這一審查外資接管交易的跨部門委員會,當時同意這起收購,部份原因是中資夥伴同意保持美國廠房的運作。
運往中國
1998年,也就是四年以後,麥格昆磁在天津開設新廠,並且關閉了在印地安那州安德森(Anderson)的一所前GM廠房。據麥格昆磁在北京的執行長宋珊能(音,Shannon Song)說,前GM廠房的工具被運往三環在中國的三家工廠。
商業決策
宋說,該工廠關閉是一個商業決策,因為2000年的科技泡沫損害了銷售。印地安那州瓦爾帕萊索﹙Valparaiso)工廠的大部份生意來自電腦製造商,國防只是很小的一部份。2001年,每生產1千克釹粉,除了10.07美元的直接生產管理費用外,安德森的平均勞工費是7.32美元。而2003年在天津,勞工費是16美分,管理費是3.20美元。
多倫多的AMR技術公司(AMR Technologies Inc.)於2005年買下了麥格昆磁,並重新命名為Neo。
丹佛的一家私募股權公司Resource Capital Funds領導的一組美國投資者,想通過補足莫利礦業公司的財富,來挑戰中國的稀土統領地位。莫利礦業在大半個上世紀,一直是最大的稀土供應商。它在拉斯維加斯﹙LasVegas﹚以西、位於加州莫哈維沙漠﹙Mojave Desert﹚的礦產,由於受到中國競爭者和廢水排放審查規則的壓力,在八年以前關閉。
靠近丹佛的莫利礦業說,企業需要5億1千1百萬美元來重整和擴張。它以股票銷售,在七月份募集到了3億7千9百萬美元,而且還向美國能源部的創新科技項目申請了2億8千萬美元的貸款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