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4 05:30

光電、離岸風電規劃與綠電佔比目標(製表 : 記者林菁樺 圖 : 中央社資料照)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綠能越多對電力系統產生新挑戰,其中慣量減少就是一大難題,我國專家推測,日前西班牙、葡萄牙大停電原因應與「慣量不足」有關,而台灣持續發展綠電,風電、太陽光電的發電比例最高已達一半,為了減緩慣量降低影響,台電與英國已展開五年慣量即時量測計畫;另儲能有快速調整電網頻率功能,就像提供「虛擬慣量」,也能穩固電網。
各界討論電力系統穩定常聚焦於頻率、電壓等,較少討論慣量,而慣量也是維持電網穩定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馬達、發電機轉動後,會出現一股穩定的能量,當電力系統因跳機等事故讓電網頻率受擾動,機組因在慣性作用下,可再運轉一段時間,慣量即可暫時抵抗頻率變化。
台電與英RTL合作開發系統 已可即時量測
專家解釋,綠能中的光電、離岸風電屬於變流器型的電源,都不具慣量,但地熱、小水力還是有慣量;台灣隨著光電併網量增加,電網慣量將受影響,台電調度第一線也早有準備,過去可推算慣量,近年導入慣量即時量測系統,再透過儲能快速反應、調頻功能,以「虛擬慣量」來提升電網穩定度。
台電自二○二三年與英國創新能源技術公司RTL跨國合作展開五年計畫,開發「慣量即時量測系統」,先在全台的北、中、南十處場域布建偵測點,去年台電自建的宜蘭冬山儲能上線,就是電源的訊號源,從過去只能做事故型量測,已進步到即時量測;台電指出,即時回饋數據是電力調度重要參考指標,五年計畫結束後,希望能有更多元應用。
儲能虛擬慣量 去年花蓮大震見效
另儲能則有「虛擬慣量」功能。台電解釋,電網型儲能有電能移轉、頻率調整、快速反應等多種功能,虛擬慣量也是一種,可以快速調整電網的頻率;舉例來說,去年四月三日花蓮大地震時,儲能即時偵測反應,避免低頻卸載,發揮穩定電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