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0 05:30

太陽能光電裝置量年年未達標,業者坦言,光電開發案窒礙難行無非兩大因素,就是公婆多、「老鼠屎」也多。(示意圖,台電提供)
建一座案場須蓋逾百個公文章 過程繁瑣衍生綠電蟑螂亂象
〔記者張慧雯/專題報導〕太陽能光電裝置量年年未達標,近年來成長幅度更是趨緩,去年底總裝置量僅突破十四GW,面對原本二○二五年達成二十GW的目標,幾已確定無法達標;業者坦言,光電開發案窒礙難行無非兩大因素,就是公婆多、「老鼠屎」也多!
所謂公婆多,不光只是中央的經濟部、能源署、農業部,還有地方政府各單位,更包括環保團體、當地居民等。業者直言,蓋一座光電案場,一塊大面積土地可能有上百名地主,每位地主都要簽署同意書;另向經濟部能源署拿到籌設許可前,需先在地方舉辦說明會,也得要地方政府機關的同意函,還要取得土地變更與容許使用,與台電簽約後再向能源署提出施工許可,整個過程大概要蓋百來個章。
綠電蟑螂假環保真勒索 業者被迫支付「成本」
也因申設過程繁瑣,綠電弊案頻傳,業者良莠不齊,光電的「老鼠屎」也多。業者形容,綠電蟑螂在地方橫行,「假環保、真勒索」讓人不勝其煩,二○二二年爆發台南槍擊案也傳與光電利益糾紛有關,光電案的「鬼故事」說不完,越大的案子「鬼故事」越多;而弊案越多、老鼠屎就越多,業者支付高昂的「成本」,只好從其他地方想辦法「賺回來」,偷工減料情況就容易發生。
近來高雄市大樹和山光電弊案持續延燒,市長陳其邁動怒,直指「未來不會核准地面光電案」。太陽能業者認為,地方政府展現雷厲風行的手段,嚴格查核、避免破壞環境,對產業來說反而是好事,也能警告心生不軌的同業,但也期待別再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蔡佳晋指出,在歐洲太陽能是環保綠能產業,但在台灣卻被貼標籤,不是「光電滅農」、就是「光電滅魚」,連用清水洗太陽能板都被抹黑成「污染土地」。
師法歐洲生態光模式 鼓勵綜合性開發模式
他今年參加歐洲最大的太陽能光電展,大家討論的都是生態光(ecovoltaics),即太陽能發電與生態保育、生態系統服務(如棲地營造、生物多樣性、水資源管理等)結合。他建議,未來政策和法規可多鼓勵這種綜合性、生態友善的開發模式,若有可能,應該提供更多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