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6-03-17 18:16
電腦顯示器市場 大起小落
電腦顯示器市場 大起小落
2016-03-17 15:09:10 聯合晚報 記者曾宛琳/台北報導
DC指出,主流電腦顯示器的尺寸呈現逐年往大尺寸轉移趨勢。 報系資料照
IDC:20吋以下小尺寸出貨下滑 21吋以上降價 僅24吋以上顯示器占比成長電腦顯示器越做越大,根據IDC(國際數據資訊)今日發布的最新報告當中指出,最新的2015年台灣電腦顯示器產業調查季報顯示,台灣電腦顯示器整年出貨量為132萬台,出貨較2014年下滑7%,且大螢幕占比逐漸上升,24吋以上的顯示器占比是唯一市場上數量有成長的區間。
IDC指出,主流電腦顯示器的尺寸呈現逐年往大尺寸轉移的趨勢不變,19吋以下的小尺寸因為獲利不佳、迫使原廠紛紛淡出,而21吋以上的大尺寸價格漸漸降到消費者的甜蜜點,也是另外一個原因。
以往是19吋以下為主的商用市場,也從2015年開始滲入大尺寸的機種。若觀察20吋以下的機種,在2010年時,仍達到整體電腦顯示器近六成的市占,在2011年和21吋以上的機種產生一個黃金交叉後便一路下滑,到2015年只剩下25%的占比。
IDC台灣助理分析師劉伊菡表示,各家廠商有逐漸將版圖向上擴增。若回顧過去六年能觀察到,除了22吋的顯示器占比仍穩定上升,24吋以上的顯示器占比和2014相較也有8%的增幅,是市場上唯一數量仍有成長的區間。
IDC台灣助理分析師劉伊菡指出,有鑑於以往的價格戰,電腦顯示品現今產品更多強調於獨特性,例如以保健為訴求點的低藍光不閃屏護眼機種、規格為訴求的電競顯示器、美型薄邊框、曲面和4K顯示器等。廠商不斷的從外型或是技術面改良,期望以增加產品的賣點來提高產品價值,抑制價格下滑的幅度,更進一步促進消費者換機。
而展望今年的電腦顯示器市場,IDC認為,廠商持續將重心轉往大尺寸顯示器,如24吋以上的市場態勢不變,但因受到桌上型電腦數量下滑、行動裝置崛起和消費性市場買氣低落的影響,預計今年電腦顯示器年成長仍將面臨8%的下滑幅度。
韓棄小尺寸面板 台廠補缺口
【記者曾宛琳/台北報導】2月中小尺寸面板價格止跌,再加上南韓樂金顯示器(LGD)與三星顯示器陸續關閉小尺寸產線,外界預期,可望能提升國內中小尺寸面板廠彩晶(6116)與華映(2475)等各公司的獲利。
受到南韓廠商關閉中小尺寸產線的狀況,以及中小面板價格報價止跌,外界雖認為將有助於台灣中小尺寸面板廠商轉運,但華映母公司大同(2371)總經理林郭文艷日前在出席活動時曾指出,大同本業今年目標轉盈,但整個集團裡面,在面板這塊經營還是算辛苦的一個事業群。
中國紅色供應鏈來勢洶洶,連南韓廠商都抵不過殺傷力,根據南韓媒體報導,南韓面板產業慘遭中國廠商追擊,因中國廠商低價供應中小尺寸面板,導致產線已經幾乎沒辦法獲利,所以LGD、Samsung Display位於南韓的19條面板產線中已有6條中小尺寸面板產線遭關閉。
南韓媒體指出,中國廠商的低價策略,是南韓中小尺寸面板產線接連關閉的主要原因。
WitsView指出,3月智慧型手機面板報價漲幅集中在低階機種。以5吋FWVGA(IPS)及qHD(IPS)為例,因外銷市場需求熱度不減,加上華映關掉一座4.5代線後,低階市場的面板供給略微吃緊,故還能維持近10%的漲幅。
5吋HD則因貨源充足,3月價格大致與上月相同。即便群創跟彩晶短時間內供貨可能下滑,但不論是華映、京東方、龍騰甚至友達在此都有所著墨,隨時可以補上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