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an隆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8-14 08:03
晶圓登陸/四防護網…避免掏空台灣
2015-08-14經濟日報 記者吳父鄉/台北報導
經濟部雖對半導體12吋晶圓廠「獨資」登陸投資鬆綁,但也設下不從台灣搬錢、技術落後台灣一個世代以上、台灣不得裁員、對台灣也要有相應投資等四大防護網,破除外界「掏空台灣」的疑慮。
經濟部長鄧振中昨(13)日表示,12吋晶圓廠欲登陸投資,需在資金、技術、就業、產業都符合配套要求。
事實上,不同於以往登陸鬆綁總惹來一堆「異見」,早在去年底,台聯黨團就曾召開記者會,主張12吋晶圓廠登陸投資,應「獨資」優於「合資」,因「合資」經營過程難免會將先進技術外流給競爭對手。
為免社會有「錢進大陸、債留台灣」的負面觀感,雖鬆綁晶圓代工廠「獨資」登陸,但投資款項不得從台灣借貸,要有足夠的自有資金。據悉,一座12吋晶圓廠的建廠成本約新台幣1,000億至1,200億元,規模較大者則可能超過1,500億元。
工業局指出,台積電16奈米製程已在今年第3季投產,故其可遞件登陸投資最先進的技術為20奈米。
至於在台灣要有相應投資的部分,官員表示,若台積電將中科五期的投資案寫在登陸投資計劃書內,應能符合。
為消除「雜音」,即便這次鬆綁為行政命令,無須經過立院,但經濟部次長沈榮津表示,接下來將積極與各界溝通,尤其包括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