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ay8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11-09 08:27
面對可能分治的國會 拜登經濟計畫怎麼訂才能獲兩黨支持?
美國第46位總統確定為民主黨籍拜登,但國會參院和眾院仍可能分別由共和黨與民主黨掌控。拜登篤信漸進式改革,願意跨越政黨界線協商,上台執政後面對兩黨分治的國會,該怎麼制定能讓兩黨都接受的經濟議程,協助美國經濟儘快從新冠疫情衝擊下的低潮復甦?
布魯金斯學會經濟研究高級研究員索希爾(Isabel V. Sawhill)投書財經媒體巴隆周刊(Barron's)呼籲,下一任美國總統必須訂出一套大刀闊斧、讓兩黨都支持的經濟議程。
索希爾表示,在大選後的跛鴨會期,兩黨將持續進行新一輪刺激與紓困方案協商,但到明年1月,若白宮換新主人當家,想必會有一連串新法案提出。屆時,身為總統的拜登必須擬定優先順序。承諾創造工作機會、協助財務困頓家庭、因應疫情的法案仍應特別重視;但同時,基於美國迫切需要推動的更長期經濟振興計畫,也應著手進行,讓美國重建美好。
「拜登經濟學」( Bidenomics)應會聚焦於基礎建設和氣候變遷(以及綠能工作機會)。拜登希望讓更多民眾享有健康照護,做法是把符合「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補助的資格門檻從65歲降到60歲、提供公營選項、降低藥費,並且提高「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的補助(假設最高法院不予以廢止)。他也支持一些社福計畫,像是兒童托育、給薪假、學貸減免、年所得12.5萬美元以下家庭子女唸公立大學免學費,以及強化社會安全網。凡此種種所費不貲。拜登為籌措財源,或許會對企業和年所得40萬美元以上的家庭加稅。
但若是一如所料,拜登上台面對兩黨分治的國會,實有必要調整經濟議程,引導需優先推動的法案避開兩黨惡鬥亂流,順利啟航。以下是索希爾的五點建議:
一,拜登應強調,美國此刻亟需擴大全國性的服務,以重建身為美國人共有的認同感。每個年輕人應服兵役或替代役一年,換取兩年公立大學學費由政府埋單。公民享有權利的同時,理應盡義務。
二,拜登應提出一套計畫,為大部分的中產階級降低稅負,可藉提高標準扣除額來達成。扣除稅和津貼後,中產階級所得成長比富人或窮人都來得緩慢。在選舉一級戰區的中西部諸州,許多中產階級勞工對薪資和所得一直停滯不前感到失望。如此一來,減稅提案可能贏得共和黨人支持,而民主黨人則可援助中產階級。
錢從哪兒來?可藉由開徵碳稅或實施某種加值稅(VAT),局部彌補減少的稅收。經濟學家幾乎一致認為,課徵碳稅是因應氣候變遷挑戰的最佳途徑,許多企業領導人也可能接受碳稅,畢竟與實施更嚴格的新監管法規相比,較不具干預性、效率也較高。在民主黨人入主白宮下,企業必須兩「害」相權取其輕。總統不需國會點頭,即可監管碳排放。課徵VAT需要更費力爭取共和黨支持,2016年共和黨藉候選人曾表示有興趣。久而久之,VAT可徵收到足夠稅金,進而減輕 他們對赤字的顧慮。
三,重建並修復基礎設施。這一項已獲兩黨支持,且能循此途徑對財政捉襟見肘的州和地方政府進行資金輸血。賦予各地更大的資金運用發言權,可重新平衡華府與州政府的權力,這點對保守派人士向來有吸引力。
四,改革企業稅。2017年美國政府把企業稅率一口氣從35%降到21%,實在太過火。新政府可以把企業稅率調回25%上下,仍具國際競爭力。所有新的投資都應給予抵減稅額,另外也應提供獎勵措施,以鼓勵企業培訓員工和廣泛分享獲利果實。
五,加強教育宣導,讓民眾明白美國的醫療保健人均支出將近GDP五分之一,遠高於其他富國,成效卻比別國差很多。長遠來看,解決國民健康問題唯一之道,是從經濟與社會決定因素著手,並針對造成國民健康惡化和壽命減少的生活方式選擇對症下藥。努力控制健保花費,也是持續減緩聯邦支出長期擴增的務實做法。
索希爾認為,拜登是務實主義者,也願意跨黨協商,促成國會通過短期紓困和刺激計畫,在重新啟動經濟的同時,也有助於促進基礎建設、人員訓練、教育和乾淨能源等方面的長期投資。如果拜登上台執政,他必須說服參議院共和黨人以及眾議院左傾的民主黨員朝中間靠攏。選舉結束了,兩黨應醒悟這個國家走的路線比任一黨想像都來得溫和,那是在國家仍分裂、對立之際重建經濟的唯一務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