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 05:30

台積電2025年營收估計有新台幣3.4兆餘元,大幅超過中央政府總預算規模。(路透)
■魏錫賓
台積電(2330)的營收在2025年估計達1170億美元,以目前的匯率計算為新台幣3.4兆餘元,將大幅超過中央政府總預算規模,再度展現足以敵國的氣勢。台灣最大企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除了主導大盤指數的起落外,也在經濟景氣的各個層面,掩蓋了多數產業的表現。
全部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營收約為新台幣21.49兆元,較前一年同期成長14.55%;然而,台積電營收1.77兆元,成長高達40.03%。若不計台積電,2025年前6個月其餘80餘家上市半導體公司合計營收較前一年同期成長不到10%,遠低於產業平均,幾乎形成「台積電」與「其他」的兩個群組;而根據證交所統計,在同一段時間,塑膠、紡織、鋼鐵、造紙、玻璃陶瓷、貿易百貨、金融保險等上市產業,營收甚至都呈現負成長。
台積電一向舉足輕重,但最近的成長速度尤其亮眼。台積電營收由2014年的新台幣7600餘億元,提高至2024年的2兆8900餘億元,10年來成長近3倍,可是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營收約為1兆700億元,再度爆發性的成長是發生在最近5年;疫情及AI,使台積電的業績飛躍性的提高,營收並在2024年超過中央政府總預算規模。
台積電的業績反映在獲利上更為驚人。2024年獲利1.17兆元,已高於金融業的總和;今年上半年台積電EPS接近30元,獲利靠向8千億元,相較來看,14家金控同期間獲利,則不到2200億元,遑論其他多數產業。
台積電市值占上市公司總市值接近4成,台積電領頭的半導體產業及AI相關的電子公司,成為支撐台灣經濟及帶領台股往前衝的力量。過去30年,台積電營收僅3年衰退,分別是2001年網路泡沫、2009年金融海嘯,及2023年景氣不佳時,終端需求消化庫存等時期。以目前AI的熱度及台積電先進製程領先的態勢,應也只有大環境的危機,才會壓抑台積電持續擴展的走勢。
即使關稅與匯率干擾,台積電營收及獲利仍在創新高,也因利潤較豐,更能抵擋外在的衝擊。邊緣AI的需求還未爆發,其後又有機器人商機等趨勢性的機會,加上已經累積的資源,台積電應付景氣循環的能力將愈來愈強;然而,其他產業並不這麼樂觀,在經濟仍然成長之下,已露出難以承受的疲態,而高關稅及新台幣升值更像兩堵高牆,阻擋著他們向外擴張。
台積電業績支撐了出口,出口推動著台灣的經濟;藉著AI趨勢的來臨,台積電效應克服關稅與匯率障礙,帶領半導體業向前突破,也點燃著台灣經濟成長的火把。可是,「半導體及AI相關產業」之外的「其他產業」、「台積電」之外的「其他半導體公司」,也是經濟現實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