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9 16:18

台積電與英特爾合作的傳聞一度甚囂塵上。(路透)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華爾街日報披露,今年初英特爾董事長耶里(Frank Yeary)與一些董事試圖分拆英特爾代工業務,並轉售給台積電,但面臨3月上任的執行長陳立武強烈反對,此計畫因此胎死腹中。科技媒體《Tom's Hardware》分析指出,該計畫只是耶里一廂情願的主張,就技術與商業因素,台積電從未想收購英特爾晶圓廠或製造資產。
今年初,有關英特爾計畫將晶圓製造部門分拆成一家獨立公司,由英特爾、台積電以及大型無廠半導體公司博通或輝達共同持有的傳聞甚囂塵上,也有傳聞指稱,英特爾將部份或全部晶圓廠出售台積電。台積電將取得該生產實體的營運與戰略控制權,且必須「解決」英特爾的製程技術。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這些計畫都是由英特爾董事長、前投資銀行家耶里主導。
《Tom's Hardware》報導,事實上台積電從未想過捲入英特爾的製造業務。
從技術層面來看,台積電員工缺乏英特爾極紫外光(EUV)有關製程的經驗,因此難以協助英特爾改善其3奈米或18A製程技術。
此外,英特爾與其第三方客戶已使用英特爾3奈米,並將使用18A技術,將台積電製程技術轉移至英特爾美國廠是相當複雜的事,因為儘管兩公司都使用艾司摩爾(ASML)的EUV與應材、科磊、科林等其他公司許多工具,但每家公司的工具、校準與特定供應商的設定都不同,以艾司摩爾為例,其曝光系統通常會依據客戶的製程配方,進行客製化調整或添加模組。
英特爾與台積電採用的蝕刻與與沈積方式也不同,即使是光阻或蝕刻化學品等材料上的微小變化,都可能導致良率下滑或性能波動。供應商名單亦不同,因此台積電批准的材料,或許無法在英特爾產線上有穩定表現。
在商業層面上,台積電沒有誘因協助直接競爭對手改善其晶片生產,同時,在不能確定英特爾晶圓廠能否完全且有獲利的使用下,台積電也不會有興趣投資數十億美元在相關晶圓廠上。再者,英特爾的美國EUV機台的產能也不足以供應其本身與台積電客戶需求。
台積電會考慮與美國合作的主要原因是迴避川普的可能關稅,現在台積電承諾在美投資1650億美元,因此其與英特爾合作的動機已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