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an隆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8-24 07:11
解讀金融市場/大陸股災會蔓延全球嗎?
2015-08-24 經濟日報 陳敏蘭、Christopher Swann
近期中國股市大起大落,足以讓最偏愛風險的投資者的神經也備受考驗。中國A股市場已經從2015年全球表現最好的主要市場淪落為下跌最快的市場。在6月中旬達到高點後,中國股市的市值在短短一個月內即蒸發超過3.5兆美元,幾乎相當於英國所有上市股票的市值總和。
儘管有上述擔憂,但是蔓延風險應該僅限於此。
首先,國際投資者的全球投資組合中,中國內地股票的比重僅占1%。因此,很難想像這些投資者會為了彌補在中國的虧損而被迫在其他地區出售證券。
但中國居民涉足股市的畢竟還是少數。股票在家庭金融財富中所占比重僅為20%,而銀行儲蓄占比則高達53%。由於無證據顯示到今年6月中旬上海股市暴漲180%之後,中國老百姓紛紛跑到商場利用從股市賺來的錢大肆購物。因此,我們也不認為股市財富效應消失後,消費會一落千丈。
此外,中國上市公司中政府控股及國有企業占相當的比率,而這兩者都不會因紙上富貴減少而削減支出。
可自由流通的中國股票,即市場上可以交易的部分,僅相當於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多數已開發國家的這一比率達到100% 。
中國企業仍主要依賴銀行貸款和公司債券來擴張融資,在股市狂熱時期,國內債券市場仍保持冷靜,且2015年前五個月股票融資僅占全國社會融資總量的4.2%,社會融資總量包括銀行及影子銀行系統借貸。
當然,也不能完全忽視股市風險對信心的間接打擊。股市持續下跌可能引發民眾擔心房屋市場也會出現類似下跌,而這個市場集中了比股市多得多的財富。
但這不是我們的基本判斷。即使真的對信心造成打擊,我們也相信中國政府在應對經濟硬著陸方面的決心和政策靈活度。中國高達3.6兆美元的外匯存底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而且如果需求急劇放緩,政府可動用國家控制的銀行系統來增加放貸。
美聯準會預計於今年下半年加息前夕,亞洲貨幣對美元還可能有2~4%的下跌空間。而人民幣由於有望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即將進行的檢視中被納入特別提款權的一籃子貨幣,因此股市波動不大可能對人民幣造成太大傷害。
總之,雖然中國股市震盪再次提醒我們投資組合應該多元化,但是我們並不認為這種風險將會擴散至全球市場。
(作者陳敏蘭是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亞太區投資主管、Christopher Swann是瑞銀財富管理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