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隆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9-01 07:29

「國家併購隊」的亮點與深化

2015年09月01日 駱秉寬華軒國際顧問公司執行長
台灣今年的暑假不平靜,除了發生「出口連五衰、保二破功、台股重挫」三大危機外,我們更擔心投資明顯下降,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說,去(2014)年台灣僅吸引外國人投資28.39億美元,在亞洲排名倒數第五,不及越南(92億美金)的1/3、菲律賓(62億美金)的1/2,而外人投資佔GDP的比率,全球平均是33.6%,台灣僅13%,亞洲倒數第三,顯示台灣投資量能不足,經濟靠自己,外人貢獻少。
國發會開了藥方要搶救經濟,透過國發基金擬籌資200億元的併購投資基金,由政府出資3~4成與民間創投合組「併購投資基金」,加計民間共同投資,並搭配銀行融資財務槓桿,估計可帶動近2,000億元的投資動能,藉以提升低迷不振的經濟。
併購投資基金是行政院「短期經濟措施」中誘發國內投資端出的第一道菜,有幾個亮點值得激賞:
第一,政府基金(政府創投)「首度」與民間創投業者合作成立「併購基金」、設立「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將資金投入併購標的,踏入併購領域,使產業併購投資名正言順登堂入室,讓併購與私募股權基金PE不再被污名化,連政府基金都在併購、參股、公司債,批評者還能說政府是禿鷹嗎?
第二,跳脫國發基金的傳統定位,投資標的包含了上市、上櫃公司,投資標的不設限,不限定產業類別,還包括成熟期企業,國發基金長期以來僅能投資初創期的未上市上櫃公司,標的有限,這次鬆綁,頗有新意,擴增投資標的,更能展現併購誠意。
第三,併購基金的投資多元化,傳統國發基金的「創業投資基金」僅限於股權投資,「併購投資基金」可以投資股權、公司債、介於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之間的夾層投資(Mezzanine Capital),視投資標的特性、需求靈活運用。
今年以來,國內產業併購增多,較突出的如台達電以170億元取得挪威系統電源業者Eltek 100%股權、國泰人壽以87億元取得印尼PT Bank Mayapada International ,Tbk 40%股權、亞泥以76.5億併購大陸山水水泥集團、晟德以70億元全面收購香港上市荷蘭澳優乳業股權、元大金以565億元併購大眾銀行等,規模都不算大。
在新經濟推波助瀾下,全球產業呈現「大者恆大、贏者通吃」的現象,兩周前封測全球第一大廠日月光宣布以350億元公開收購第三大廠矽品公司5-25%股權(編註:該案目前仍在進行中),算是國內少數有規模、有代表性的產業整合案件,在全球整併浪潮下,不論傳統、金融與科技產業,只有整併才能生存、不會出局。
有鑑於此,併購基金以協助「中小企業」擴大規模或競爭力為主,然而亟需產業整合的「大型企業」在紅色供應鏈和國際競爭壓力下,參與世界盃的經驗少、沒企圖心、沒膽識、沒PE合作經驗、沒有群體戰,更對新型商業模式與行銷陌生,併購基金組成「國家併購隊」除了打「小聯盟」精壯實力外,更應深化協助「大型企業」或國家品牌部隊進軍「大聯盟」。
產業界再三期盼,股市大跌有國安基金救,出口衰退靠台幣貶值顧元氣,投資不足與產業升級轉型更需要「國家併購隊」治本,國發會併購投資基金洞悉產業升級轉型重於台幣貶值效應,率先定位清楚、站穩腳步深耕中堅企業,下一階段該是捲起袖子整併大型企業,來釐清國內的產業政策與發展願景!(工商時報)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