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4-27 08:33

財政貨幣手段 須雙管齊下

財政貨幣手段 須雙管齊下
2016-04-27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南韓第1季經濟成長持續減緩,主因出口不振,抑制國內消費及企業投資。未來除了出口難以掌握外,國會選舉執政黨慘敗後政局將更加紛擾,使消費者與企業更不確定,進一步削弱成長展望,未來只有靠政府追加預算及央行降息,甚至不排除實施「韓版量化寬鬆(QE)」。
南韓出口已連續第15個月減少,預料4月將再下降。南韓兩大貿易夥伴─中國及美國,目前經濟都面臨挑戰,不利南韓出口。原油價格下跌對煉油業出口不利,再加上國際競爭激烈,且今年來韓元強勁升值,出口業全是逆風。
消費不振存在結構性的因素。一是青年失業率達到12.5% ,創近20年來最高峰,青年薪資又陷入「88萬陷阱(約合台幣25K)」,皆抑制消費成長;其次,南韓住宅需求強勁,是目前支撐經濟成長的主力,但購屋又使家庭負債不斷創高峰,民眾為購屋必須勒緊褲帶。
再者,4月13日國會選舉執政黨慘敗,總統朴槿惠提前「跛鴨」。反對黨掌控國會,朴槿惠的經濟政策將面臨重大阻礙;但反對黨並未結盟,各政黨為創造聲勢將各自提出財經法案,互不妥協,反而治絲益棼。
在政策面,執政黨選舉失利,政府承受擴大公共支出的壓力。專家預料5月底新國會開議後,政府將推出新的擴大支出計畫,包括追加預算。執政黨也強烈要求央行降低利率,專家預料央行第3季將降息,但也可能提前到第2季。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