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正進一步鞏固全球貿易地位,化解了外界疑慮,例如百年難得一見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美中貿易緊張可能衝擊這個地位。
從隔離衣到遠距辦公的科技用品,全球對各類商品的需求激增,幫助在數月前防疫有成的中國大陸取得創紀錄的全球出口產品占比。在其他國家努力防疫之際,大陸工廠正迅速復工,與今年頭兩個月出口萎縮17.1%形成鮮明對比。
這個結果顯示,中國長期在製造業的地位依舊穩固,不受美中衝突影響,這項衝突造成企業紛紛討論轉移供應鏈事宜。即使華府對中國大陸加徵關稅,但大陸對美國的每月出口依然強勁。
●經濟學家:中國靠得住
法國興業銀行中國經濟學家姚煒說:「在這場危機中,中國的出口表現,確實是該國世界工廠地位不動如山的鐵證。中國大陸靠得住,隨著大陸有效且迅速控制疫情,有助本地製造業比其他地區提早恢復生產。」
大陸的出色表現也反映在9月的經濟數據中,包括出口為連續第四月增加、進口也激增。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表示,從今年到7月為止,大陸對全球貿易的總比重創新高,受醫療設備和科技產品需求所帶動。

中國大陸出口對全球貿易占比。彭博資訊
彭博中國經濟學家曲天石(David Qu)說:「展望未來,我們預估未來數月的出口將比去年同期持續增加。但我們認為逆風因素依然強勁,原因是歐洲疫情再度升溫,和美中關係惡化將增添貿易風險。我們預期,未來數月的進口也會比去年同期持續增加,但步調也許放慢。」
●IMF上修全球經濟成長展望
問題在於,中國大陸這個貿易形勢是否已達到高峰,因為歐洲和其他地方的疫情捲土重來,可能引發經濟活動陷入另一個停擺和重啟的周期,這將拖累全球復甦腳步。
國際貨幣基金(IMF)警告,在疫情獲得控制前,全球經濟復甦之路將充滿波折。但在各國央行和政府推出大規模刺激措施後,IMF已上修全球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悲觀氛圍轉淡。中國預料成為唯一一個經濟持續擴張的主要經濟體,今年和明年預料分別成長1.9%和8.2%。
●多空因素交戰
然而,隨著中國大陸的貿易競爭對手鬆綁封鎖措施、恢復生產,大陸已失去疫情初期的部分優勢。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大中華資產管理部門經濟學家羅念慈(Chi Lo)說:「隨著全球生產急起直追,中國的出口成長終將消退。」
人民幣升值不利出口。大陸經濟表現改善激勵人民幣升值,在中國政府出手阻升人民幣前,人民幣上周一度攀升至18個月高點。中國的經常帳目前穩定恢復順差,先前曾短暫出現逆差。
但目前看來,大陸的情勢樂觀。根據海關總署的最新數據,以美元計價的9月出口成長年增9.9%,大致符合市場預估;進口也比一年前大增13.2%,遠優於市場預估的0.4%。上月貿易順差為37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