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莫盷/台北報導
2025年9月6日 週六 上午4:10

不動產放款天條鬆綁,房仲業表示,房地產後市發展,可觀察公股銀行承作意願與量能是否增加。(王莫昀攝)
行政院日前宣布將新青安貸款排除在《銀行法》72-2條的不動產放款比例外,訂在今年9月1日實施,對於房市終於見到好久不見的一絲好消息,房仲業者表示,但因新青安上路後,申請房貸數量爆量,與不動產開發興盛,導致銀行資金因加速流出而吃緊。因此,後市發展可觀察公股銀行承作意願與量能是否增加。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放寬新青安讓房市至少帶來3個改變,包括信心回穩、公股新承作意願回升與低總價產品受惠。金管會統計顯示,新青安自2023年8月上路到2025年7月底,已累計核貸近13萬戶、金額逾9900億元,此次放寬後,可望讓公股銀行有更多的承作空間,
購屋貸不到款引發民怨,從相關統計可見一二,根據聯徵中心統計顯示,今年第二季國人新增房貸的金額平均超過千萬元,相較10年前同期平均每筆貸款金額就多出300萬元,加上新青安後申請房貸數量爆量,與不動產開發興盛,都導致銀行資金加速流出。過去20年沒聽過銀行資金如此吃緊過,只有個別銀行因為放款太多踩煞車,反映在市場房貸供不應求,銀行房貸利率與手續費用都拉高。
聯徵中心統計並顯示,3月保險公司的新增房貸量為657件,雖然數量不是特別多,但已經是2023年3月的5倍,保險公司在這波房貸吃緊狀況下,也開始慢慢爭取一些房貸業務,雖然遠低於一般銀行與農漁會,但仍給想要申貸房貸民眾一個新的選擇。
曾敬德表示,市場資金吃緊原因很多,包括房價大漲後每戶貸款金額增加、過去使用寬限期加上30年期房貸本金回收速度慢、房市大多頭開發商積極借錢開發與進入大量交屋潮等,央行也調高兩次存準率回收市場資金,尤其銀行的自主管理政策等,都導致市場上資金相對吃緊。
如今不動產放款天條鬆綁,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認為,行政院宣布鬆綁《銀行法》72-2條此舉,只是解決新青安卡在房貸甄審、排撥大隊伍的問題,回歸到去年的精進及貸前貸後管理,對真首購當然鬆口氣,但對其他被卡在信用管制的買方仍無解,因此是針對小族群的紓困,而非全面性的鬆綁,價量修正趨勢不變。讓新青安排除在《銀行法》72-2條只是代表政府認真兌現政策支票,但不是鬆綁打炒房一系列措施的開端,還需要觀察。
黃舒衛分析,嚴格說來,新制只是幫新青安的支票背書,確保不跳票,但這些剛需族群在資格趨嚴後,量能不會膨脹,頂多是加速核撥、交易,負面來看,只對公營行庫、真首購開綠燈,但央行的集中度管制依舊,直接效應就是獨厚新青安來排擠其他房貸、土建融需求,甚至是危老、都更,其實也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