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地 發達集團董事長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2-12 05:09

胃食道逆流治療經驗談

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問題,除了平時的胸悶、胸痛、火燒心、咽喉發炎異物感、多痰咳嗽之外,嚴重的因為無法平躺而影響睡眠,甚至胃酸長期刺激食道黏膜導致細胞變性而導致食道癌,所以是一種不能忽略的疾病。採用藥物治療只是降低胃酸濃度,使胃酸逆流所產生的症狀緩和,但是這只是治標而已,對於改善真正造成胃酸逆流的賁門鬆弛無效。
長期服用這些抑制胃酸的藥物,還會產生腹痛、腹瀉、頭痛、消化不良、食慾差等副作用的發生。
既然胃食道逆流是一種「上消化道動力功能障礙」的食道疾病,而賁門擴約肌是由自律神經所調控,所以胃食道逆流也算是一種自律神經失調。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就藉由一種模擬神經傳導的波頻來調節自律神經的活性,使失衡的自律神經恢復均衡,協調下食道和胃部的神經肌肉的蠕動,增強食道下括約肌的功能和減少胃酸分泌過多,因而能夠比較根本治癒胃食道逆流疾病!
許多患者都是經過各種治療無效或停藥就復發才來的,根據經驗一般發生時間越短的效果越快,推測原因可能是早期賁門與時到受胃酸燒灼的損傷較小,所以比較容易復原,當長期受胃酸的破壞,賁門與食道壁可能潰瘍甚至結疤,使賁門與食道壁不平滑,甚至失去彈性,所以要恢復收縮就會相對比較困難,所以治療期間也需要比較久。
周女士就是典型胃食道逆流的案例:「我是個胃食道逆流患者,看西醫吃中和胃酸的葯,效果不彰,又改吃中藥調養,但是,只要吃甜食就滿嘴胃酸,且不能平躺。平躺一站起來易頭暈,人又很緊張與焦燥,腸胃科檢查一切正常,西醫生說是自律神經失調,既然失調要如何平衡呢?!就在網路上搜尋相關資訊,發現光點診所黃院長的逆行性神經療法,非常奇妙,遂去拜訪。剛開始治療時,對它仍充滿疑惑,懷疑它的療效,黃院長都很耐心地跟我解釋,自律神經失調已一段時日,須要慢慢地治療,要對它有信心。大概半個月後,人開始變的比較輕鬆,比較舒服,沒有以前這麼難受,我才發現它終於見效了,經過二個療程,我的體重己由50公斤增至54公斤,食慾很好,進步真的是非常神速,非始料所及,感謝黃院長用逆性神經療法。
B.胃食道逆流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現代文明病。藥物治療是處理胃食道逆流目前醫學最主要的治療方法。藥物治療的主要目標是在降低胃內的酸度及減少胃液逆流回食道的機會。雖然質子幫浦阻斷劑 (Proton pump inhibitors)對於逆流症狀之緩解率最好,是治療胃食道逆流疾病的首選藥品,但是需要長期服用甚至一輩子使用,還是有些腹痛、腹瀉、頭痛等副作用的發生。
由於胃食道逆流疾病,是一種「上消化道動力功能障礙」的食道疾病,與病患的文化經濟階層無關,但卻與飲食習慣、情緒精神狀態有著密切的關係。其致病的共同機轉是食道與胃之間的食道下括約肌的功能失常 (鬆弛),加上胃酸分泌過多 (例如消化性胃潰瘍) 導致使胃酸逆流。而食道下括約肌的功能、食道和胃協調性的蠕動和胃酸的分泌,都是受自律神經來調控的。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就藉由一種模擬神經傳導的波頻來調節自律神經的活性,使失衡的自律神經恢復均衡,協調下食道和胃部的神經肌肉的蠕動,增強食道下括約肌的功能和減少胃酸分泌過多,因而能夠比較根本治癒胃食道逆流疾病!總之,「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是運用一種無侵入性純物理性的方法來調節神經的活性,乃是融合「主流醫學」的知識科技和「自然醫學」的自然療癒優點的結果。不但療效佳,並且也正符合目前正夯的自然醫學的原則:不吃藥、不打針、不開刀、無侵入性、和無副作用的所有優點!
胃食道逆流如何治療
調整生活習性與飲食習慣
1、調整生活作息:
• 維持適當體重
• 適當的飲食習慣
• 戒菸、戒酒
• 穿合身的衣物避免胃部壓力增加
• 避免彎腰提重物
• 進食後1~2小時內避免躺臥造成逆流
• 就寢時可抬高床頭10公分左右
2、調整飲食習慣
• 適度避免下列食物的攝取
• 減少下食道括約肌收縮力的食物:高脂肪食物、巧克力、酒、薄荷…
• 直接刺激食道黏膜的食物:辣、洋蔥、酸果汁、咖啡
• 增加胃酸分泌的食物:可樂、啤酒
3、需要注意藥物作用
• 下列藥物有可能會造成胃食道逆流症狀,若有胃食道逆流症狀,可先告知醫師
• 減少下食道括約肌收縮力的藥物
鈣離子阻斷劑
乙型受體協同劑
抗膽鹼製劑
• 直接影響食道黏膜的藥物
Alendronate
Tetracycline
doxycycline
Quinidine
KCl
NSAID
二、藥物治療
除了調整生活習性與飲食習慣之外,藥物治療也可以協助減少患者症狀發生,使用藥物的目的包括了降低胃內的酸度及減少胃液逆流回食道的機會。常見的治療藥物包括下列種類:
• 中和/抑制胃酸的藥物
1、制酸劑:
市面上常見的胃乳是藉由氫氧化鋁、氫氧化鎂等物質中和胃酸,減少胃酸對於食道黏膜傷害,但是此類藥物不宜長期以及過量服用,以免造成過度抑制胃酸之後所產生的胃酸分泌反彈,而過度抑制胃酸也容易讓食物消化不易,產生腹脹的感覺。此類藥品服用的時候可能會產生便秘(氫氧化鎂)或是腹瀉(氫氧化鋁)的副作用,若是產生此類副作用要即時向醫師反應。
2、第二型組織胺拮抗劑(H2-blocker):
抑制胃酸分泌
3、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
抑制胃酸分泌,依目前健保局規定必須是胃鏡檢查結果出現異常者才能給付。
• 胃腸蠕動劑(Prokinetics agent):
此類藥物可促進食道蠕動及加速胃部排空,藉由加速腸胃的蠕動收縮,將食物盡快的送到小腸,減少在胃部停置而產生胃部壓力增加的逆流症狀。但是此類藥物對於改善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效果有限,而此類藥品也可能產生頭痛、腹瀉、心臟相關副作用等。
• 新一代保護食道黏膜的藻膠酸藥物簡介
藻膠酸藥物是從褐藻萃取出來的物質,作用機轉是藉由與胃酸接觸之後產生的低密度乳膠層懸浮在胃部上層,提供一層緩衝屏障,減少胃腸道內容物逆流時候對食道黏膜的傷害。在國外研究對於孕婦、嬰幼兒常見的逆流症狀也能有效緩解,因為是物理性屏障不被人體吸收,安全性而言更高。此外藻膠酸藥物作用時間較長,相較於制酸劑作用時間僅約一小時而言,藻膠酸藥物可提供長達四小時療效,對於夜間容易因為胃食道逆流症狀驚醒的患者而言,可以提供長時間保護效果改善睡眠品質。
三、手術
如果逆流症狀依然嚴重,可考慮進行外科治療手術(例如胃底折疊術),減少胃酸逆流的次數。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