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董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3-09-16 23:36

不止美國!英國也有9月魔咒 盤點過去300年五大金融危機

不止美國!英國也有9月魔咒 盤點過去300年五大金融危機
華爾街資深投資人Ed Yardeni認為「人們這樣說有其道理」,因為自1945年來,標普500指數在9月平均下跌0.73%,但同期其他時間的月平均漲幅達0.7%,且自1928年來魔咒發生機率高達55%,就連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國也有類似說法。圖/ Unsplash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時間到了9月,又讓大家想起美股的「9月魔咒」了嗎?華爾街資深投資人Ed Yardeni認為「人們這樣說有其道理」,因為自1945年來,標普500指數在9月平均下跌0.73%,但同期其他時間的月平均漲幅達0.7%,且自1928年來魔咒發生機率高達55%,就連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國也有類似說法。
英國詩人艾略特曾在詩作《荒原》中稱4月是最殘忍月份,但在英國經濟與金融史上,9月才是最不受歡迎的月份,常發生股市暴跌、銀行波動與貨幣貶值等金融災難,像是1720年南海泡沫跟去年「特拉斯經濟學」的潰敗,過去9月還發生過那些大事,一一盤點。
1720年9月 – 歐洲三大泡沫「南海事件」
時間倒回300年前,英國因長年征戰負債累累,為了償還債務,決定以出售特許經營權的方式,在1711年成立海外貿易公司「南海公司」,要求該公司須購買1000萬國債來幫忙政府償債,政府則支付6%利息及每年8000英鎊給南海公司。1713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後,西班牙短暫允許英國可壟斷在美洲的奴隸貿易,南海公司獲得特許經營權,由於奴隸貿易當時被視為很賺錢的行業,南海公司前景被大為看好。
南海公司股價1720年7月曾飆至破千英鎊價位。圖/社會科學研究網SSRN
泡沫發生前,南海公司股價都保持在相對溫和上漲範圍,直到1719年末,該公司提出一項名為「南海計畫」大型換股方案,在1720年2月獲得國會通過後,南海公司股價從120英鎊暴漲至7月的1050英鎊,英國民眾瘋狂追捧,就連大名鼎鼎、發現地心引力的牛頓都忍不住進場炒股,之後因投機交易與詐騙公司太過盛行,英國政府立法限制導致民眾縮手,南海股價從9月開始一路向下崩跌,數以千計股民血本無歸,牛頓最終更損失超過2萬英鎊,是他擔任皇家鑄幣局局長年薪2000英鎊的10倍!
1931年9月 – 英鎊脫離「金本位制」
英國是最早實施金本位制的國家。圖/路透社
英國在經濟大蕭條初期,跟其他大多數主要國家都受到金本位制的限制,也就是貨幣發行量必須跟擁有的黃金數量掛勾,確保面臨國際收支赤字的國家無法透過貶值擺脫困境,只能透過通貨緊縮恢復競爭力。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暫停使用金本位制,之後在1925年回歸,卻造成經濟成長緩慢、高失業率,及削減福利支出來平衡預算的壓力。
英國在1931年9月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後,英鎊兌美元匯率一瀉千里。圖/聯準會FRED經濟數據庫
當時執政的工黨政府在壓力下垮台,英國最終在1931年9月20日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引起其他國家仿效,但自英國退出金本位制後,英鎊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也開始動搖,接下來3個月兌美元匯率也重貶30%。
1992年9月 – 索羅斯引發的「黑色星期三」
索羅斯砸逾100億美元放空英鎊,最終迫使英國退出歐洲匯率機制。圖/路透社
英國史上第三次9月危機則來自「金融巨鱷」索羅斯,當年英國在經濟衰退中苦苦掙扎,英鎊面臨強大貶值壓力,執政的保守黨政府雖想藉由降息等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但卻受制於歐洲匯率機制(ERM),加上英鎊跟德國馬克掛勾,索羅斯預期英國最終會退出ERM,因此大舉砸下100億美元放空英鎊,逼得英國央行一天之內兩度升息來阻止英鎊兌馬克匯率持續貶值。
雖然英國央行奮力抵抗,但收效甚微,直到9月16日外匯儲備用罄,英鎊潰敗,英國政府被迫宣布退出ERM,英鎊大貶15%,隔天英國股市也向下走跌,英國央行損失超過33億英鎊,索羅斯則獲利超過10億英鎊,由於當天是星期三,因此又被稱為「黑色星期三」事件。
2008年9月 – 雷曼兄弟與瀕臨死亡的全球銀行體系
2008年9月,美國中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戳破美國房地產的美好假象,當時許多金融機構為了放大收益,創造出許多不透明又複雜的新金融工具,在市場低迷時成為巨大風險。
投資人當時不確定哪些銀行虧損,只能假設每家銀行都潛藏危機,動手撤離資金,導致銀行缺乏資金彌補潛在損失,多家大型投資銀行瀕臨倒閉,逼得政府介入紓困,當時英國的蘇格蘭皇家銀行(現改名為NatWest集團)跟駿懋銀行也遭部分國有化,各國央行大幅降息以緩解金融危機對本國經濟造成的影響。
2022年9月 –短命英相特拉斯與「迷你預算案」
在任僅44天的特拉斯是英國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圖/路透社
去年9月23日,英國面臨高燒不退的通膨壓力,時任財政大臣夸騰卻提出「迷你預算案」,宣布將啟動1972年來最大規模減稅措施以刺激經濟,但卻招致強烈批評,市場劇烈反應,股匯債市齊跌,英鎊兌美元跌穿1.09美元大關,創37年新低,兩年期英國國債殖利率飆升至近4%,創2008年新高,英國股指富時100也收低2%,創3個月低點。
英鎊兌美元在夸騰宣布迷你預算案後一度貶至歷史低點。圖/雅虎財經
隨著國債殖利率大幅攀升,英國退休基金面臨破產風險,英國央行被迫動用650億英鎊購債救市,英鎊更在夸騰進一步表示將實施更多減稅措施後,在9月26日持續下探至1.0327美元,創下歷史新低,短短2個交易日重貶約7%,30年期國債殖利率也竄升到5%之上,直到夸騰一周後宣布取消廢除最高稅率政策後,英鎊兌美元才收復自迷你預算案宣布以來的失土,但夸騰最終在10月14日遭英國首相特拉斯撤換,特拉斯也在同月因施政失民心而被趕下台,成為史上任期最短的英國首相。
除9月魔咒外,在美國股市還有「5月魔咒」,以及市場經常發生重大轉折的「10月魔咒」,但不論魔咒最終是否發生,其實要傳達的是股市的季節性走勢,如果沒有危急經濟的大事件發生,進出場時機仍須由投資人自行判斷。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