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25-05-23 06:36
捨棄帶來快樂--2
捨棄帶來快樂--2
斷舍離的機制
斷舍離其實是一種不收拾的收拾法,這句話第一眼看上去有點矛盾,但是其深層次的意思是減少我們使用的物品數量,只留下必須的和最重要的。只選擇和當下的自己相稱的東西,在這樣的過程中,物品數量大幅度的減少,所以我們也就不再需要收拾了。
斷舍離與我們平時所說的整理術、收納術也不一樣。首先,斷舍離與一般的整理收納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斷舍離並非絕對要以把房間弄乾淨為目的,而是要通過收拾的過程了解並喜歡上真實的自己,實現自我肯定感。其次,斷舍離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考慮的是「我自己」還需不需要它。此外,「斷舍離」這三個字是從瑜伽的修行哲學——「斷行」、「舍行」、「離行」中得來,比起「整理」、「收納」這種詞語,更能給人——一種自我修行的印象。」
無法捨棄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我們平時總是無法扔掉不用的東西呢?來看看作者在書中概括的三種無法丟棄東西的人吧。
逃避現實型
這種類型的人太忙碌,幾乎沒什麼時間待在家裡,所以也沒辦法收拾屋子。多數情況下,這種人都是對家庭有所不滿,不願意待在家裡,所以就找各種各樣的事,讓自己忙碌起來。加上家裡亂七八糟的,所以就更不想待在家裡了。慢慢地,在這樣的惡性循環里越陷越深。
執著過去型
這種類型的人,即便是現在已經不會再用的過去的東西,也非得收著不可。相冊、獎盃等等,統統當作命根子似的保管起來。他們多半隱含著對過去幸福時光的留戀。從不想面對現實這一層意義上來看,與逃避現實型也有相通之處。
擔憂未來型
這種類型的人致力於投資不知何時會發生的未來的不安要素。這類人的特點是過分地囤積紙巾等日用品,要是沒了這些就會覺得困擾、焦慮不安。在三種類型當中,這一類的人最多。